作文教学之欲扬先抑案例分析
1、学情分析: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而当前的作文教学又处于无序状态,学生提到写作文就头疼,感觉无事可写,也不善于组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的生活体验少,对生活中发生的现象思考较少,读书也粗浅,不善于观察与思考;积累的写作经验和写作技巧匮乏,所以应该在作文课上给予学生必要的写作技巧指导,同时通过群文阅读的读和思考来达到以读促写的目的。
2、教学目标:
让学生达到对“ 欲扬先抑”这种写作手法的初步认识和简单运用。
教学重难点:
把握“抑”与“扬” 的关系比重。
将《荔枝蜜》《列夫托尔斯泰》《猫的故事》三篇文章的材料发给学生,让学生初读感知。
我分“导入、主读课文的读与思、教师点拨、群文的读与思、写作指导、实战演练”六个步骤入手来设计教学环节。
5、教法手段:通过多读感受写法,实现以读促写。教师在疑难处给予点拨。
二、教学步骤:
(一)故事导入:
明朝文学家徐渭曾应邀去参加一位老婆婆的生日宴会,其四个儿子请徐渭为其母题词。徐渭提笔挥毫:"这个婆婆不是人。"满堂宾客大失神色。而徐渭不慌不忙继续写到:"九天神女下凡尘。"四个儿子与众宾客顿时眉开眼笑,齐声喝彩称颂。殊不知徐渭又接着写出一句:"生的儿子都是贼。"此时连老太太也勃然大怒了。可徐渭笔峰一转写下最后一句:"偷来仙桃孝母亲。"引得宾客无不拍手叫绝。这首诗悬念迭生,反差强烈,跌宕起伏,充满了智慧和幽默。徐渭祝寿能取得如此效果,正是运用了欲扬先抑。
(激发学生的兴趣,快速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二)主读课文的读与思:
读《阿长与〈山海经〉》 一文,说说本文围绕阿长依次写了哪几件事?比较前几件事和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这件事作者的情感有怎样的变化?这是什么写作方法?
(通过自己的分析初步感知欲扬先抑的写法,也为后面抑什么扬什么的讨论打下基础)
学生活动:
1、学生自主学习 、讨论
(三)技法阐释(出示课件)
1、欲扬先抑,也叫先抑后扬,是一种写作手法,指为歌颂、赞美、肯定某人、事、物、景,不从正面平铺直叙,而是先从反面着手,用曲解或嘲讽甚至挖苦的方式尽力去贬低甚至否定它,最后才露出自己真实意图的一种构思方法。这种构思文章的方法从贬抑处落笔而在颂扬中结束全文。 这种写法使文章波澜起伏,波折动人,符合“文似看山不喜平”的心理。同时会形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让学生心中明确知道什么是欲扬先抑及其作用)
2、欲扬先抑手法运用的注意事项
A、题材的选择几件令人讨厌、憎恶的事,加上一俩件令人改变看法的事。 可以写人、事、物、景
B、线索的安排
《阿长与〈山海经〉》以“我”对阿长的感情变化为线索来组织材料 : 不大佩服-----空前的敬意-----憎恶-----新的敬意-----怀念 在安排线索时,一定要注意“变化”二字,比如写老师可按照“讨厌、害怕——有好感——佩服——敬重”这一线索来组织材料。
C、详略的处理 我们在采用欲扬先抑手法时还要注意详略得当。一般来说要抑少扬多,“抑”的部分要先写,起铺垫作用,要为“扬”蓄势与“扬”的部分相比要略,“扬”的部分后写,是文章的重点,是要详写的地方,也是揭示作者的写作意图、点明文章中心的地方。 比如《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前6件事都是略写而第7件为“我”买《山海经》一事详写,因为这件事深深打动了“我”,产生了新的敬意并深切怀念。(以主读课文为抓手,通过阅读与思考理解这种写法,让学生能够较有效的运用此方法写作)
(四)群文阅读
学生自主阅读《荔枝蜜》《列夫托尔斯泰》《猫的故事》三篇文章。
老师出示阅读要求:
1、仔细阅读三篇例文,分别找出描写“抑”和“扬”的段落,并概括作者前后态度的变化。(再次通过自己的分析与思考,去感知这种写法及其作用)
学生活动:
A自主学习
B分组展示:
2、讨论:运用欲扬先抑手法时,究竟该“抑”什么,“扬”什么?(这是写作很关键的一步,让学生通过四篇文章分析,大致了解哪些方面是能批评的,哪些方面是能赞扬的,这样以学生为主体得到的经验印象会更深刻,运用起来也会更得心应手)
(五)写作指导
扬”和“抑”,在艺术上都是一种强调手段。古人做文章强调“蓄势”,讲的也是欲扬先抑、先抑后扬的道理。开头的“抑”是为了衬托后面的“扬”。
运用这种方法,作者在构思与写作过程中,要注意抑扬前后应具有对照性,而且大多是采用相反对立的形式构成对照。
另外,对于抑扬两者,不可等量齐观,而是应该重在后扬。
抑运用欲扬先抑抑什么呢?抑:外貌、习惯、个性、爱好、学识、能力、境遇、身体属性等等。同时抑要有度,尽可能做到客观真实具体形象。
抑是基础是铺垫,扬是目的是关键。那么扬什么?怎样扬呢?集中地说就是扬其精神和情怀。它包括忠、信、孝、悌、礼、义、廉、爱,温、良、恭、俭、让,才、智、勇、谋等优良品格以及亲情、友情、爱情、乡情、国情、民族情等伟大情怀。
(在学生自我理解的基础上更明确的指定抑与扬的范围,达到以读促写的目的)
(六) 实战演练
• 写一个你熟悉的人,题目自拟
• 要求:
• 1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
• 2以对人物的情感变化为线索 “讨厌、害怕——有好感——佩服——敬重”
• 3详略处理得当
• 4字数600字以上
(老师巡视,观察学生的写作,及时发现问题给予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