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定位研究
杨景安发起了2020-11-25
0
回复
8
浏览

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定位研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注重品行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健康体魄,养成良好习惯”“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

教育部201112月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语文课程的总体目标与内容需要我们改变教学方式,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比如教科书、相关配套阅读材料、其他图书、报刊、工具书、教学挂图等资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提升学生的阅读力。

义务教育阶段在人生道路上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初中阶段,这一时期的孩子思维敏捷,记忆力好,求知欲旺盛,兴趣广泛。他们正经历着从儿童到青少年,从幼稚到成熟的过渡时期,其生理、心理变化都很大,成长速度也很快,一切都在形成之中。在这一阶段让他们通过广泛、大量的阅读,提高阅读能力水平,将促进他们的自主学习与终生学习。

群文阅读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并付诸实践的,事实证明,这种阅读并不仅仅是在文本数量、阅读形式上的改变,更是在阅读思想上的一个重大转型。这一转型实际上是把学生从单一文本的固定意义中解放出来,让他们的视野更加开阔,能够看到事物的更多层面和发现更加灵活的方式,从而形成主体性阅读的习惯,获得创新性的思维方式,同时也在自我的不断超越和突破中生成对阅读的浓厚兴趣。

群文阅读教学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关系是怎样的。因此,对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的定位研究就非常必要了。

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定位研究能够改变师生关系并且提高群文阅读课堂教学效益。

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拥有绝对权威,把学生看成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对学生态度生硬,造成师生关系的不和谐。其缺陷具体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一、教师是“皇帝”,学生是“臣民”。教师的话是“金口玉言”,学生必须“俯首执行”,这种关系怎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怎能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怎能激活学生的合作探究的热情?教学效果不佳,学生不能全面健康的发展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二、在当今这样一个网络信息时代,教师常常扮演“菜鸟”的角色,而相对来说,学生则往往成为“老鸟”。这样的师生关系有时会造成教师尴尬的局面,譬如一些学生在阅读课文时遇到难题,需要教师解决,而教师未能及时解决,学生就会开始怀疑教师是不是真的在找解决方案,这时,一些教师就武断的认为“我是教师,学生就得听我的。”课讲得好不好学生都得听,不听就要批评。时间长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信任就降低了。

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往往是“惟成绩论”。成绩至上的评价方式是扭曲师生关系的因素。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都习惯叫成绩优异的学生回答问题,答完后还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表扬和鼓励。而成绩不好的学生往往是手举得高高的,教师偏不让他回答,偶尔让他回答一次,若回答不好问题,结果往往都是批评的居多。这样的评价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群文阅读教学效果的前提,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关键,是推动教育不断前进的重要保证。

新课程背景下师生关系应该是领导和被领导、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教师要善于做学生的“兴奋剂”和“催化剂”。在某些方面,教师要尽快从“菜鸟”成长为“老鸟”。

一、师生之间应该是领导和被领导、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

在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群文阅读这座“大厦”的“总设计师”,学生是“建造”这座“大厦”的“能工巧匠”。在这座“大厦”的“建造”过程中,学生处在主体的地位,是主人,教师则处于辅佐的地位。由此形成了师生之间的工作关系和组织关系,既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又是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学生尊重教师,教师的教育也应该建立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把学生放在与自己的同样高度。群文阅读这座“大厦”的“建造质量”如何,不仅取决于这座“大厦”的“图文设计如何更取决于““建造者”的“匠心独运”如何。

、教师要善于做学生的“兴奋剂”和“催化剂”

在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做学生的“兴奋剂”和“催化剂”,用真心与学生交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调动学生合作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讲课的时候可以偶尔使用一些网络用语,让学生觉得学这些东西还是很有趣味的,让他们认识到这些知识都是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的。教师的课堂安排要尽量精彩,这样可以使学生兴奋起来。在课后教师也应该注意与学生的沟通,只有互相有朋友的感觉他们才能在课堂上放松并积极起来。

、在某些方面,教师要尽快从“菜鸟”成长为“老鸟”

在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一方面引导学生,一方面自学“充电”。好的学生在学问和修养上,都欢喜和教师赛跑,比个上下。教师都希望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教师不能怠慢,也不能放松,在某些方面,教师往往是“菜鸟”,一定要鞭策自己努力跑在学生前头引导学生,这是教师应有的责任。所以教师要一面教,一面学,要尽快从“菜鸟”成长为“老鸟”。想有好学的学生,必须要有好学的教师。只有学而不厌的教师,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师生本来就没有一定的高下,教学也无一定的界限,有时候教师倒从学生那里得到好多的教训。在教训中感受学习的快乐,感受成长的过程。在学习中共同成长。

维果茨基曾明确地提出:作为教育过程基础的应该是学生的个人活动,而一切教育的艺术则应该归结为引导和调节这一活动……从心理学的观点出发,教师是教育环境的组织者,是教育环境与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调节者和控制者……社会环境是教育过程真正的杠杆,而教师的全部作用则可归结为对这一杠杆的管理”。维果茨基认为,语言视作可供学生用以认识与理解世界的一种“文化工具”。语言的获得可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语言可用于进行社会性的互动与活动。学生可以凭借语言与他人相互作用,进行文化与思想的交流。这种社会性互动正是文化共享与传递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学生进行认知和掌握语言的基础。

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的定位研究,旨在扩展视野,主要是让教师真正明白自己的定位,认识到自己只是“引导者”和“调节者”,更好的服务于学生,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