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教案设计
朱桂枝发起了2020-11-26
0
回复
12
浏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指导学生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刻画人物,突出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

2.方法与过程:抓住文章两条线索,采用由主到次、由整体到局部的教学思路,首先弄清文章的主要形象藤野先生,然后再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的的高贵品质;学习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点 掌握本文通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三、教学难点 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尊心。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相关背景资料,了解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现状

四,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1998年11月29日,国家主席江泽民在日本仙台市参观了鲁迅纪念碑(出示图片)。鲁迅的纪念碑为什么建在仙台呢?(生:鲁迅在日本留过学。)藤野先生和鲁迅是什么关系?(藤野先生是鲁迅的老师。)鲁迅在离开仙台二十年后写了一篇回忆老师的文章《藤野先生》,(板书课题)下面就让我们沿着鲁迅先生的足迹,去重温那一段往事。 [设计意图](从新闻报道入手,触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急于了解鲁迅先生的洋老师,激发他们阅读课文的欲望。)

(二)、检查预习(出示幻灯片)

1、给下列加点的词语注音。 绯红(fēi) 烂熳(màn) 芦荟(huì) 解剖(pōu) 不逊(xùn) 匿名(nì) 诘责(jié) 瞥见(piē) 2、解释词语。 匿名:不具名或隐藏真名。 不逊:不客气;无礼貌;骄傲、蛮横。 标致:漂亮。文中是反语,用来讽刺。 油光可鉴:文中是说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抑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和顿挫转折。 深恶痛疾:厌恶、痛恨到极点。 [设计意图]检查课前预习,夯实基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理清思路 速读课文,理清文章脉落:

1、 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主要回顾一段什么样的人生经历?

生: 回顾 20世纪初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一段生活经历

2、 文中所写事件变换了几次地点?请找出文中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 生:东京——仙台——离开仙台(北京)

3、 师:按时间和地点转移,本文可以分成哪几部分?

生讨论归纳:三部分 (1)东京所见所感; (2)仙台学医生活; (3)离开仙台以后(对藤野先生的深切怀念)。 [设计意图]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 了解通过时间、地 点的变换来叙述事件,构思布局的写作方法,进而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四)、感知形象 1、文题是“藤野先生”,同学们找一找,课文是从第几段开始写藤野先生的?(生:第六段)

2、藤野先生是以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出现在“我”面前的,文章抓住了藤野先生的哪些特征来描写?

生:写藤野先生,作者抓住了他的外貌特征(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举止(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声调(缓慢而有顿挫)等方面的主要特征,将一个正直的学者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然后作者又从目睹到先生大大小小的书的情景和耳闻先生的衣着模胡,来表现先生的严于治学和生活检朴的崇高品德。 师述:这是与藤野先生的相识,下面接着写与藤野先生的相处。

3、在相处过程中,作者记叙了能表现藤野先生高贵品质的哪几个典型事件?这些事例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 (学生听11—23段的录音,边听边在书上勾画批注,然后举手抢答) 事 例 思想品质

1 添改讲义 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2 纠正解剖图 热情关心,严格要求 3 关心解剖实习 正直无私,真挚诚恳

4、 一个日本教员,对“我”这个中国人如此关心和厚爱,这又表现了先 生的什么品质呢? 生:没有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

5、藤野先生有这么多优秀品质,对“我”如此关心厚爱,按理“我”应该留在仙台继续学医,可后来为什么改变了学医的志向呢?

生讨论后明确:①匿名信事件 ②看电影事件 当看到日本学生的狂妄傲慢,尤其看到中国国民的愚昧麻木的时候,“我”的思想受到了严重挫伤。于是决定弃医从文,改变志向。

6、作者写老师为什么要写弃医从文这些内容? 生讨论后明确:

①从侧面表现先生没有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②表现了鲁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③为下文的惜别埋下伏笔。

7、作者是怎样描写“我”与藤野先生依依惜别的深厚情谊? 生讨论后明确:藤野先生听说“我”不学医,并要离开仙台,甚感“悲哀” “凄然”,他“叹息”,并赠照题辞“惜别”,还希望“我”回赠照片,并常来信告诉他状况。这些记叙和描写将“我”与藤野先生依依惜别的深情生动具体地反映出来。先生对鲁迅这种毫无民族偏见的深情,鲁迅是终生难忘的。

小结:文章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写了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赞扬了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写出了师生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表现了师生之深厚而真挚的感情。

[设计意图]扣住“我”与藤野先生交往这条明线,通过典型事例来分析人物形象,了解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的的高贵品质。

(五)、体会感情

1、本文的题目是“藤野先生”,但课文中却有一半以上的篇幅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想一想,这些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的语段都写了什么内容? 生:清国留学生赏樱花、盘辫子、学跳舞,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等

2、这些内容与写藤野先生的有没有联系?有什么联系? 生讨论,师引导,归纳: 清国留学生——交代了作者离开东京去仙台见到写藤野先生的缘由; 日本“爱国青年”——反衬日本藤野先生正直无私,没有民族偏见的品质; 弃医从文—— 写鲁迅与藤野先生先生告别的直接原因。

3、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讨论:作者是怎样描写清国留学生的,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并谈谈你喜欢的原因。

①作者抓住清国留学生的主要特征——将长辫盘在头顶,来描写他们的不男不女、不伦不类的丑恶形象。

②用两个贴切的比喻,“形成一座富士山”和“宛如小姑娘的发髻”,加上“油光可鉴”,生动形象地描绘与讽刺了清国留学生的奇特打扮。“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实在”是“的确”的意思,“标致”是“漂亮”的意思,用“实在”修饰“标致”,说思想腐朽的清国留学生“的确漂亮”,这是反语,强有力地讽刺了这些顽固维护清王朝统治的“遗少”,强烈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极端憎恶的感情。

(六)、课堂总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用四句话归纳本节课的内容:外貌展内涵 事例现品质 改志为救国 惜别见真情 [设计意图]对本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和理解,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七)、布置作业 选取几个典型事例来表现一个人的品质。(可以是你的同学、老师等)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学习通过典型事例揭示人物品质的写法。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