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如何提高语文作业设计的实效性?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教师要有较强的设计练习的能力。要能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在不同阶段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练习的设计要有一定的坡度,富于思考性和启发性,要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学习课程标准,对课程标准有新的认识,更新教学理念,明白减负并不是单纯的减少作业数量,关键是如何在“减负”的同时提高质效。
以小组为单位,组内自评,每周上交一本优秀作业,我把好的作业用展台展给大家,让学生欣赏交流,组间互评,评选出优秀作业,给予积分鼓励,然后对照优秀作业进行互评和自评,这样,作业优秀的学生产生了成功的快感,能激励自己朝更高目标进取;作业一般的学生也会从榜样身上看到自己的不足,并转化为内在动力,为赶超目标而更严格地要求自己。
利用班级微信群,开展班级小广播活动,人人都是播音员。在群里开设了“优美诗词我推荐”、“名著我来读”等栏目,班里同学和家长按时收听,并在群里给播音效果好的同学送玫瑰花,一朵玫瑰花积一分,丰富知识,陶冶性情,日复一日,坚持不懈,极大地提高了同学的积极性,锻炼了孩子口头表达能力,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接受能力不同,作业的效果也就不同。老师要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有的孩子不会进行错题整理,从我们培养核心素养的角度来看,我们体现核心素养的一些作业,应该具有情境化,注重学习知识和技能,注重围绕一定的主题来完成,注重作业的开放性,反对绝对的固定的答案。其实越开放的题目,就越能够激发孩子探索精神。注重作业的合作性,这个是可选的,未必每一条作业都要合作 ,其实有的时候合作性作业实施得不好,还不如不要合作,有的时候适得其反。
“双减”政策背景之下,教师的责任不是变小了,而是更大了,要求不是变低了,而是更高了,教师的着眼点和教学重点必须从以往只做好课本知识的传授,更多地转移到对人的培育上来,而且必须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潜移默化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为此,每一个教师都必须在思想上、行动上作出相应调整和提高,更好地扮演好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关键角色。
多拓展课外阅读,把阅读日常化。培养阅读习惯。让学生学会迁移,把课文中的知识,运用到le yag
多拓展课外阅读,把阅读日常化。培养阅读习惯。让学生学会迁移,把课文中的知识,运用到课外
现在,”双减“的推进已经深深的注入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时代赋予了语文课堂教学新的课题,语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我认为,在双减政策下,语文作业设计应具有时效性:一、丰富作业类型,减少作业的总量;二、分层设计作业,作业的设计要因材施教、因生设计,要做到少而精,不同层次的学生不能统一要求,杜绝机械无效、重复性、惩罚性作业;三、强化作业评价,让作业实现评价的多样化,柔性化,趣味化。
“双减”政策背景之下,对教师的责任,要求更高,教师的着眼点和教学重点必须紧扣统编教材,传授好好课本知识,同时注重对学生人格的培育,而且必须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潜移默化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为此,每一个教师都必须在思想上、行动上作出相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