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教师先读先思考,构建文本模型。
第二步:设计导读问题,以创意作业推动(强迫)学生自读。
第三步:批阅中发现共性问题。
第四步:阅读课集体讨论共性问题。
第五步:搜集优质作业展示,达到阅读辐射的效果。
教师:备课时充分做好自读课文的课程设计,结合单元学习目标要求,在自读课文中找出关键的一两个问题作为教师课堂精讲的内容(虽然课文用于教学的知识点很多,但作为自读课,我认为更应拓展学生阅读、探究的空间)。课程设计中其余的问题探究交给学生,教师做好课堂组织引导,有序解决学生探究的问题。
学生:1、需做到三个层次阅读。第一层次进行纯文本的阅读,自主理解文本要义,梳理字词基础知识。第二层次带着课文旁批的问题去读,针对问题,结合理解尝试从文中找到相应的答案。第三层次结合课文后的阅读提示进一步去读,进一步理解体会课文写作技巧特色。2、按照教师问题引导,小组合作探究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课文能力。3、学生在理解基础上,再听老师的讲解会进一步增进对课文理解。
自读课是新教材三大课型之一,它和以往略读课又不太一样。自读课,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读课文,去思考,去感悟提升。新教材的主编温儒敏教授指出:“教读课主要老师教,一般要求讲得比较细,比较精,功能是什么?就是给例子,给方法,举一反三,激发读书的兴味。而自读课主要不是老师讲,而是让学生自己读,把教读课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自读课中,自己去试验、体会。“两种课型不同,功能也有不同,配合进行,才能更好地完成阅读教学。”
新课标对自读课文做了十分明确的教学要求:自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自测,培养和检验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以配合教读课的教学,完成听说读写训练。从教材的编排体系来看,自读课文是教读课文的迁移,是教读知识的补充训练。因此把握和选取有效的课内自读课文的教学方法,对于促进教读课文的教学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是十分重要与必要的。
自读课应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在自读课上要学会放手,在课堂上,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要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学生要在自读课文中学方法,自读课文中用方法。
此外,教师在授课前要仔细研读教材中的课后个读提示,要注重学生的品读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