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教育的初心
从草根到省骨干、从草根到成长力、从名师到中原名师,刘校长的专业成长经历熠熠生辉,他谱写了一位教师的传奇,成就了一位教师的梦想。
刘校长十七岁师范院校毕业,一脚踏进工作单位,就开始了属于自己的教育生涯。当面对破烂不堪的教室、当面对全班80个学生仅有8个及格学生的班级、当面对晚上老鼠猖獗的办公室、当面对满是冻疮的双手……刘校长选择了坚守,他在坚守中享受孤独的美丽,在平淡的教学中回归本真,他硬是把全镇倒数第一的班级教成了正数第一。
刘校长在坚守教育初心的同时,一心想要成为一名会讲课、讲好课的老师,他精心备课、用心上课,积极参与乡里的公开课活动,没想到碰了一鼻子灰,得到的评价是:这节课很差!没有人认识他,没有人关注他,没有人听他的课,但刘校长毫不灰心,毫不气馁,越挫越勇。他换了一所新学校后,此时刘老师已成为刘校长,他坚持自己的教育梦想,又争取上公开课,外号“刘疯子”,刘校长从一年级到五年级进行磨课,这一次他获得了乡镇公开课一等奖,让他更加坚定守住自己的梦,就守住自己的整个世界。没有今天的拼搏哪有明天的辉煌!没有一次次的失败哪有最后一刻的成功!当我们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你就是英雄,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己的英雄!
自我的唤醒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自我的复活,自我的觉醒,自觉的成长。唯有自觉者,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量,感受成长的美好,体验生命的美妙。
刘校长的第一次觉醒:从农村教师成长为省骨干。刘校长回忆自己参加河南省农村教师省级培训的经历,面前打开一扇窗,自己这只“井底之蛙”被唤醒,原来自己看到的不是整个世界,只是一方小小的天空。也许自己成不了名师,但要离名师近一点,看到不足要有行动。第二次觉醒:成为河南省最具成长力候选人,接受记者的采访。刘校长对未来有清晰的目标和规划,坚信成长路上只要往前走就会有成绩。他没想到自己会得奖,拿到奖杯。第三次觉醒:从省名师到中原名师。到北京润丰学校名校见习、工作室考核、闭卷考试、演讲答辩、校长答辩等,刘校长过五关斩六将,一路遥遥领先。
刘校长告诉自己:努力了不后悔,不努力了一定会后悔。本来想得到一缕春风,没想到得到一个春天。教师的自我觉醒,就是奇迹的开始!
在读写中精修成长
“读”是一种教育生命营养的汲取,是一种“在坚守中享受孤独”的成长姿态;“写”是对教育实践的见证、规整和梳理,是一种教育思想的产出。
刘校长提到:我的成长都是写出来的。刘校长非常喜欢阅读写作,在博客上发表自己上百篇博文,平时的教育随笔、教学反思等,敢写,敢发,不怕别人笑话,没有天赋不重要,勤能补拙是良训。读书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写作外化成自己的成果。重视读书,重视写作,日积月累。刘校长准备撰写专著,逼着自己每天写5000字,逼着自己找灵感,三个月后,刘校长的第一部专著新鲜出炉,出版发行,令人称赞。
明师修炼建议
刘校长还提到,不折腾,不足以成长突围。要想改变自己,实现自我的脱胎换骨,成为独特的自己,需要有一种勇气,一种毅力,在自我折腾中凝聚破茧成蝶的能量。
我们应该清楚自己的长板和短板,明白自己的需求是什么,懂得自己改变什么,知道自己所需,就懂得了如何折腾。折腾,是对成长路线图的谋划,要在折腾重超越自我,追寻新的目标,开始新的学习,走向新的平台。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教育是一个折腾的过程,不断折腾自己,不断成长,追求精神丰盈的过程。环境影响一个人对教育的追求,大多数人都是在平静中过每一天,让自己脱胎换骨,敢于折腾,突破自己的舒适区,敢于折腾,才能破蚕成蝶。不破不立,破自己的成长壁垒,立专业成长方向。刘老师给自己定的目标,每年读百本书,每年听百节课。我们不能错过自己的成长黄金期。
我们要向意料之外打开自己。教师尽可能保持开放的姿态,去学习新事物,认识新的与自己不同的人,去探索与所熟悉领域相距甚远的世界,向意料之外打开自己。我们要接受新事物,在原有的基础上,打开成长的瓶颈,思想要有一个蜕变的过程,有十年的坚守,十年磨一剑,专业成长就是超越自己。
聆听过刘校长的讲座,了解刘校长的专业成长之路,我的内心引起共鸣,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脚踏实地,仰望星空,坚守教育初心,从教育原点走向教育远点,追寻心中的诗和远方,享受教育的幸福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