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的作文有真情实感?
作文的重要目的之一是抒写对心灵的感受。而怎样把心灵的感受既表达得痛快淋漓,又适当有度,这里面其实有一对看似对立的法则:写进去,走出来。所谓“写进去”,无非两方面:一是写真写实,即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得真实,让人可信,从而引起人的共鸣;二是写深写透,即把情感的最深处表达出来,不仅要获得理解,而且要引起深度的理解。这样看来,做到“写进去”,其实就是提倡我们用心作文。作文写不进去,就给人以假的感觉,再好的生活,再好的情感也只是一纸肤浅的汉字而已。
真情实感,一定要来自亲身感受。要亲身感受,就要亲身经历。要看到,听到,闻到,触摸到,感受到,才能有真实感受。同时,还要看仔细,听仔细,闻仔细,要能感受到其中的细节和过程,才能将这些体现在文字上。如果能做到这些,即使文章的用词不够优美,但只要有真情实感,也足以打动读者。那就要带孩子去观察自然景物,观察小动物,带孩子去经历一些事情,让孩子体会这些事情中的喜怒哀乐,让孩子对景物,对动物,对人物,产生情感,最好是积极的正面情感。让孩子记住这些景物的颜色,味道,样子,气味,动线等等细节,让孩子记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行为,特点,故事等细节。这样,孩子才能写出好文章来,写出的文章才有真情实感。
俗话说:“言为心声,文贵真情。”真情怎么来的?毋庸置疑,是从生活中来。因此,生活是写作的出发点,是文章内容的来源。只有经历过,才有内容可写,只有经历才会有真情实感。关注生活,要求学生对生活中的人、事、物、景有鲜明的是非判断力,洞察生活中的真、善、美,发现平凡生活中蕴含的伟大,从而获得“人人眼中皆有,个个笔下所无”的写作素材。
关注生活不一定非得是大事,有时小事更能体现人物特点,更能表现真情实感,正所谓:于细微处见精神,正是这个道理。要想从平凡普通的事的中发现生活真谛,产生与众不同的情感共鸣,就必须时时关注小事。只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从‘小’入手,也能让文章出彩、出新。 另外,还要学会细心关注街头巷尾的事,细心关注四季交替变化,校园生活,细心品味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用心领悟师长的教诲,细心感受亲情、友情带来的幸福与快乐,用心倾听大自然的声音。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生活,用自己的头脑去分析生活,就能让学生有料可下,有据可依,有事可写,有情可抒,并且抒情真挚,感动人心。
除此之外,还要要加强阅读,毕竟阅读也是是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读书破万卷,不笔如有神”,即是这个道理。通过阅读让学生从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中感受美,从千姿百态的景物描写中想象美,从巧妙完整的结构安排中体味美,从而拔动沉睡的心弦,产生多方位多层面的情感体验,进而自觉产生对美的追求和向往,获取写作灵感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