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英语衔接暨学科特点
建安区三高李哲发起了2019-05-26
0
回复
437
浏览

初高中英语衔接暨学科特点

一、初高中英语学科的区别

1、词汇方面

     1)量的区别:高考大纲要求达到的词汇量从初中的1500-1600猛增2倍到3500

     2)质的区别:一词多义(熟词新义)

学生在初中所学的词汇一般为词汇的基本含义,但是到了高中之后,就必须掌握部分初中词汇的更多含义。例如:

    help vt. 帮助 vi. 避免,防止;起作用

    better adj. 较好的 vt. 改善,优化

    bridge n. 桥梁 vt. 消除隔阂

    build vt. 建造 vi.增强/n.体格、身材

     3)方法区别:死记硬背→巧记多读→词文结合

    初中时,由于词汇数量较少,词义较为单调,故此多数学生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就可以较为轻松的掌握单词。然而到了高中,词汇量激增,单词含义明显增多,尤其是大量形近和意近词汇更增加了单词记忆的难度,因此,死记硬背的方式就很难再满足高中学生记忆单词的需要,这也是许多初中生到了高中突然感觉单词记忆难度过大,从而导致学习英语的兴趣逐渐减少的根本原因。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调整的是记忆单词的思路。

    词汇的最根本作用,是让我们理解句子和文章。也就是说,我们只要能够在句子中看懂词汇的意思就能满足阅读需要了,除了部分特殊派生词以外,我们并不需要去默写词汇。对词汇的默写,增加了许多学生大量的记忆压力,并很难起到良好的效果。

    因此,我强调巧记多读。

    巧记,指的是记忆方法。音标拼读法、词根词缀法、联想类比法等等,不同的词汇记忆方法有不同的侧重点,但都能辅助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词汇构成的内在规律,从而减缓词汇记忆的压力。

    多读,指的是重复记忆。词汇的记忆,千万不要抱有“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遗忘是一种生理现象,虽然由于个体生理特点、生活经历等的不同,每个人的记忆习惯、方式和效果也有较大差异,但整体上看,任何人无法避免遗忘。依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理论,诵读次数越多,时间越长,遗忘就越慢。因此,我经常对学生说,不要怕背完就忘,会忘记,说明两件事:第一,你是一个正常人;第二,你没有及时去重复。如果在忘记之前就及时重复,那还会遗忘么?

     另外,巧记多读强调的不仅仅只是背单词。很多词汇和知识,就算你记住了,也未必能够在实践中用好。不要忘了,词汇记忆的最终目的是交流和阅读,而任何外语单词的汉语翻译其实都只是抽象的意译,无论多么的信达雅,也很难体现一个词汇在本国文化中原汁原味的内涵。再者,高考大纲在第三部分语言知识运用板块明确规定:“主要考查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运用词汇和语法的能力”。因此,要想把记忆的词汇和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在一起,最好的方式就是词文结合。

    现实学习中往往会出现一个问题,那就是词汇明明都认识,句子却难以理解,或者是句子大概知道什么意思,却看不太懂文章,难以解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做到词文结合记忆。一方面,通过词汇记忆更好的理解文章;另一方面,通过文章把孤立的词汇串联起来,并通过文章去理解词汇原汁原味的内涵。这样的话,记忆的效果会成倍增加。

2、语法方面

   1)从语法点讲解到构建语法体系

   初中阶段,语法内容和深度相对简单,所以语法的学习通常是以语法点学习为主。但是到了高中,语法学习内容和深度成倍增加,若依然采用语法点学习的方式,无论是记忆还是理解难度都会让学生无所适从,所以高中语法学习更多的是先要构建语法体系。

    什么是语法体系?简单来说,就是某个语法模块的语言逻辑。我们以动词时态为例,在动词时态语态这个语法模块中,动词是什么?时态中“时”指的什么?有几种变化?各有什么特点?“态”指的什么?有几种变化?各有什么特点?“语态”指的是什么?有什么特点?这些就是语法思维逻辑。

    千万不要小看这个问题。毛主席说:“准确性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问题,这些都是逻辑问题。”语法需要理解,而准确理解和判断的前提就是思维逻辑。思维逻辑清晰了,语法不存在无法理解的问题,反之,思维逻辑不清晰,语法内容学的越多越深,就越有可能思维混乱。所以,我们在现实中往往会见到许多高中生,到了高三,提到语法还是一团乱麻,为什么?刚开始的逻辑思维就没弄清楚。

    2)高中语法特点

    提到语法特点,就不能不提到一个问题:什么是语法?

    语法,无非就是语言法则。

    那么,第二个需要我们考虑的问题就是:同为语言法则,英语的语言法则和汉语的语言法则有多大差别?搞清楚这个问题,语法的学习就不再是问题。

    两种语言的法则有没有差别?当然有!

    比如,汉语的定语要放在被修饰词前,但英语的定语分前置和后置;汉语的状语通常放在动作前,而英语的状语成分位置更灵活;还有,英语语言中的倒装结构,汉语就没有。

    但是,无论在形式上差别再大,本质都是一样的。语言存在的意义就是交流,语法的存在是为了保障交流的更顺利进行,无论汉语还是英语都是如此。所以,在语法学习的逻辑思维上,英语和汉语是一致的,无论是谓语动词时态语态还是非谓语动词用法;无论是句子结构、成分,还是主从复合句的构成,尤其是状语从句,英汉两种语法在逻辑理解上都很相似甚至相同!

    所以,我把高中语法分为两类:记忆类和逻辑类。

    逻辑类,指的是语法的本质思维逻辑。上文讲了,逻辑清晰了,分析和解题思路也就清晰了。

    记忆类,指的是英语语法的特殊句型、搭配。这些内容,背下来就行了,比如主将从现的几种变化、虚拟语气中主从句时态对比,还有it引导的固定句型、需要to do做宾语和做宾补的固定动词、需要动名词做宾语的固定动词、动词的不规则变化等等,这些知识光听是没有用的,只有记在自己脑海中才行。

    从逻辑上更深入透彻的理解语法体系,从记忆上掌握语法的特殊用法,做到这两点,高中语法学习完全不存在问题。

    3、学法方面

     1)被动学习到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解决高中学习成绩问题唯一出路。

    什么是自主学习?简单来说,自主学习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完成理解、记忆、训练、总结、反思等学习环节的循环,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目前高考英语科各套试卷都在“力求全面考查考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突出英语学科的基础性、综合性和应用性”,大纲也明确规定,命题要“注重能力考查,体现课改精神”,因此,只有善于自主学习,真正通过自己的努力训练和反思将知识完全融会贯通的学生,才能更好的应对高中学习和高考试题。

  2)机械训练到思维训练

    学习是思维活动,不是体力劳动。

    思维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无论是学生的学习活动,还是人类的一切发明创造,都离不开思维。忽视思维训练的教师,“满堂灌”、“填鸭式”课堂,就知识讲知识,学生的思维受限,既听得枯燥无味,又学得消极被动;忽视思维训练的学生,大搞特搞题海战术、刷题狂练,把本应该促进思维、智力发展的学习过程搞成体力劳动,最终思维固化、知识僵化、精疲力尽,既丧失学习兴趣和信心,又不会变通无法提高成绩。

    所以,每位同学都要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注重思维的训练,让这朵“最美丽的花朵”能够在高中阶段结出丰硕的果实。

    3)智商为主到情商为主

    初中阶段重智商,高中阶段重情商。

    初中阶段学习内容较简单,所以智商较高、记忆力强、反应快的学生容易取得较好成绩,但是到了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过程是由智力和非智力两个子系统完成的,非智力因素就是情商。

    那么,什么是情商?情商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那么在高中阶段学习过程中,情商指的是学生与老师、家长和其他同学的沟通交往能力、面对成绩和高考压力的应对能力、审题、答题规范、临场心态调节等方面的能力和性格、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表现。

    高中阶段,无论是老师、家长还是学生本人都要尤其注意高中生情商的养成教育。穏定而廹切的学习动机、广泛的学习兴趣、旺盛积极的学习情绪、顽强的毅力,善于独立思考、勤奋、勇敢、进取等优良个性品质,恰当的鼓励,能激发人的智力活动,促进智力的发展。我经常告诉学生,坚韧不拔的毅力和理性心态关键时刻能够力挽狂澜。

    4)集中复习到分散复习

    高考,指望考前突击提高成绩是相当愚蠢的做法。

    如前文所说,初中阶段知识内容和深度就较为简单,所以考前集中复习效果还算不错,但是高中恰恰相反,必须要将复习分散在平时,甚至分散在每一周、每一天、每一节课后。

    有人做过实验:两个班的学生,A班的学生老师每天加一节课复习当天的知识,这叫分散式。B班每周末集中复习,这叫整体复习。实验前两个班的成绩是相同的,三个月后期末考试,A班不及格率是0B6.4%;A班良好率是36.6%B班是36.6%;优秀率A31.6%B班是9.6%

    从这里实验中,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分散式复习的好处。另外,考前集中突击还有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那就是容易影响备考心态,请牢记:“临阵磨枪不利也光”换个说法就是“临阵磨枪不利也慌”。

二、初升高切忌五种心态

    初中到高中,首先需要转变的是心态。如何对待高中学习、如何应对高考压力、如何进行沟通交流,这些都是新高一学生亟需解决的问题。在此,我希望大家避免以下几种心态:

    1、目空一切型

    初中基础较好、学习较为轻松的学生容易出现这类问题,轻视高中知识的理解思维和积累过程,总觉得高考还很遥远,高一轻轻松松,高二开始努力,高三加速冲刺就能像中考一样取得个不错的成绩。

    这样想的同学,无一例外最后都要后悔。请牢记:基础决定高度,高一的基础就决定了一个学生在高三能够达到的高度。

    2、冲动急躁型

    性格急躁,简化学习环节,恨不得一下提高学习成绩,这是不现实的。高中知识重理解,重积累,需要学生脚踏实地,认认真真的完成理解、记忆、训练、总结和反思等学习环节,简化学习环节的结果就是似懂非懂,学不能致用。

     请牢记:十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只有深入透彻的掌握了基础知识,才能逐步垫定胜局。

     3、大喜大悲型

     成绩进步就骄傲自满,成绩退步就灰心丧气,这种心态也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备考。高中三年如同一场战役,任何学生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有进步,更会有挫折,我们需要做的是坚定信念,无论是进步还是挫折,都要目光长远,紧盯高考,不浮躁,不放弃。

     请牢记:心态平稳才能学习高效。

     4、笨鸟先飞型

     笨鸟先飞,不应当提倡。学习有其固有规律,任何违背规律的行为最终都会酿成苦果。尤其是在高中,千万不要熬夜奋战,这样做的结果是大幅度降低白天的学习效率;也不要忽视体育锻炼,适当的锻炼不但可以锻炼意志,更能振奋精神、放松心态,这样才能更好的面对高考压力。

     请牢记:尊重学习规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是最根本的提高学习效率的方式。

    5、疲于补课型

    补课,其实是一种性价比相当低的补差方式。听和看,只是所有学习过程中的第一步,关键是之后的思维分析、训练过程以及最后的总结、反思、复习。无论补多少节课,都无法从本质上取代学生自己的思维、训练和总结反思过程。

    请牢记:注重思维训练、自主学习才是学习的核心。

三、高中英语试卷结构暨题型特点

    1、听力(30分)

    作为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考英语听力以考查口头语言的理解为主要目的,要求考生能够听懂日常生活中的简短对话和独白。在语体方面,听力试题属于口语,它的结构不像书面体那样严谨,其句子短,重复率高,多余信息多,诸如:I'm afraid, Excuse me, why not, you see, you know, I mean, well等词语频繁出现;语音方面,经常出现略读、弱读、同化、失去爆破现象等,给听力理解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听力材料方面,内容广泛,场景真实是主要特点。

    听力训练,需由易到难,徐徐渐进,讲究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同时要注意口语积累、听力技巧的提高和听力过程中对数字信息及关键词汇的把握能力。

    2、阅读(40分)

    阅读部分分为两节:阅读理解和任务型阅读。整体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即对文章的整体和局部信息的理解和把握能力。根据大纲要求,阅读理解共有六种题型:主旨要义题、细节信息题、判断推理题、词义猜测题、篇章结构题、作者态度题。

    高考英语科有句老话:“得阅读者得天下”,由此可见阅读理解题型的重要性。要提高阅读能力,一定要从泛读训练入手,英文报纸、网站等都可以作为泛读素材选取的来源;同时,要重视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及提高对长难句子的分析能力。

    3、英语知识运用(45分)

    此部分也分为两节:完形填空和语法填空,主要考查考生在阅读基础上运用词汇和语法的能力。语法填空题总体上说难度适中,而完形填空题则难度较大,考查语篇建构能力,文章主要选材于英美国家报刊杂志上原汁原味的文章,语言地道,文章具有知识性、教育性,从语篇角度综合测试考生阅读理解能力、词汇掌握能力和对英语语言习惯用语的掌握程度、语法的灵活运用能力,以及对语篇理解的连贯性和逻辑性,区分度高,得分较难。

    完形填空要重视三原则:上下连贯原则、语义优先原则、三遍比照原则。在平时训练中要着重对语篇逻辑的理解,并重视对中外文化差异的了解。

    3、写作(25分)

    写作部分分为两节:全文改错与书面表达。

    全文改错旨在测试考生发现、判断和纠正语篇错误的能力,一般来说,短文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文字上都较为简单,文中错误也都属于初高中英语写作中易犯的错误。

    书面表达旨在测试考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检查其是否能够运用学过的英语知识和掌握的写作技能进行思想交流。近年来该题型主要体现出以下三个特点:交流性(体裁以书信为主)、生活性(内容与生活相关)、开放性(提纲信息越来越少)。

    写作训练上,要重视“二美”,即:内在美和外在美。内在美指的是:要点齐全、用词得体、词汇高级、句式多样、衔接自然、错误较少;外在美指的是:分段合理、书写美观。

    总之,高中英语学习要重视基础、反复记忆、培养习惯、增强信心,既要构建知识网络,又要提高应试能力,同时还要注意劳逸结合,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