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要想研究,就要学习。学习与研究相辅相成,我们才能谋求职业幸福感。
对我来讲,此次天津之行就是追求幸福之路。
从课例展示的讲与评,到专家讲座的析与领,字字珠玑,鞭辟入里,我如饥似渴,奋笔疾书,恨不能过目不忘将每一句话铭记于心。
通过学习,我明白了我们的高中英语课堂不能局限于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还应包括广义的知识、经验、智慧;也明白了英语课程的目标不能局限于学会英语,更应该使学生通过学习英语来认知自我、认识世界、增长知识和智慧,学会思考。
通过学习,我明白了我们的课堂价值取向应该是“学相伴、用相随”,即要为用而教,其核心是培养语用能力,其形态是用语言做事、用语言叙事、用语言成事;我更明白了教学要体现出思维的深度、文化的厚度,而在课堂上,要体现出活动的梯度。
当然,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理论应用于实践的难度要远大于理论学习,也正因如此,学以致用才能成为幸福感和成就感的催化剂。
因此,天津之行看似结束了,其实只是另一段征程的开始。我将不断回顾反思学习之得,努力将其尽快、尽多的消化吸收,并将之应用于我的课堂,从而使我和学生能够产生教与学的共鸣,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享受语言的魅力、文化的传承、能力的提升和思维的无限。
学而无涯,研无止境。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去聆听教诲,触摸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