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转化“后进生”
建安区三高 李艳杰
人生最难得的是经历,十几年来的工作经历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也积累了宝贵的教书育人经验,这将指引我不断向前进,走向更加完善的人生。多学习,多实践,做好本职工作,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这便是我的工作信条。
一名优秀的教师,最重要的究竟是什么,优美的语言,广博的知识,还是丰富的经验?终于,我发现,这些都是一名优秀教师不可或缺的优秀品质,但更重要的是有爱心,是穿越心灵的无私的真爱。师爱,发自内心深处的真爱,关爱使他们感到舒畅、亲切,一句恰如其分的赞扬和关心远远胜过冷冰冰的指责,这就是亲和力的作用。
刘丽丽(化名),这是我教高一年级带的一个班典型的“后进生”。据了解,小学时父母离异,现和外婆住在一起。她在整个班级学生群中显得特别醒目,不愿跟同学交往,所以她给人感觉较孤僻、不合群,学习上反应偏慢,兴趣又不大,最主要是学习习惯差且比较懒惰,作业拖拉不写,考试常有作弊现象。
通过对刘丽丽的深入接触,我对她存在的问题基本上心中有了数:刘丽丽的孤僻、不合群,是其自卑感所致。而她的自卑一开始主要来自她的父母离异,现在,使她极想回避这个事实而又无法摆脱,这种困惑时时伴随着她,加上周围人不良暗示的反复作用。而当她在学习上碰到困难挫折时,她就不敢求助于她人了。长此以往,她对学习也就失去了足够的信心,自然出现反应偏慢这种状态。反过来,学习上的不如意又加剧了其自卑感,并使其不断否定自我,放弃自我。
针对刘丽丽的情况,用常规的谈话、批评、表扬显然收效不大。刘丽丽失去的是自我心理暗示。因此,必须先帮助她建立起良好的自我心理暗示,让她走出心里阴影。在征得家长、班主任老师及同学们的理解支持帮助下,我开始这样一步一步的帮助她:
首先:对她一开始的目标降低一点,让其也能够体验成功。
平时情况表明,跟一个屡战屡败者大谈增强信心之类的话意义并不大;事实也证明,学习成绩的好坏,学生仍十分看重。因此,针对刘丽丽的状况,我把有效提高她的学习成果作为其增强信心的切人点,具体做法为:
1、分析现状,提出目标。
根据对她平时学习情况的观察,我发现她的学习成绩在班级里是最差,而且由于学习习惯差和懒惰,对于基础性,识记性的学科知识掌握得也很差。对此,我找她进行了一次长谈,具体讨论她的学习目标问题,针对起点较低基础较差的现状,我与她共同制定了相对其她同学较低的目标,定位于书本的基础,背公式概念、做基本题,难的不作要求。比如,每天自己抽空到我这边来背出一些知识点、好的习题答案等方式。目标的接近,使她有了试一试的信心。
2、对她进行具体指导,帮助她实现目标。
目标提出后,要做到并不易,而做不到显然又无法达到转化的目的。为此,我协同其她任课老师及部分学习较好的同学,给她各科搭配一个小帮手。刘丽丽看到这么多老师同学全力帮她,也体现出前所未有的努力和配合。果然,在接下来的课堂表现以及老师在平时所进行的小测验,尽管情况也不是特别理想,但较以前进步是显而易见的。
3、对于她的进步及时给予充分的表扬,让其体验成功。
有了成绩的进步,我每次都有意识地在课堂上对她的进步进行了一番表扬,让她在同学中也能够获得最为基本的尊重。使她增强了信心,提起了学习的兴趣。此后的上课,她显然比以前投入多了。
其次:引导她正确总结经验教训,增强信心。
在学习上初尝成功喜悦之后,我把精力集中到解开刘丽丽心头之结上来。因为,尽管她学习有所进步,但毕竟仍较差,再加上她仍会偶尔产生自卑的心理暗示。此外,我还通过与她外婆的沟通、与各科老师的沟通、与全班同学的沟通,来营造正面引导的良好氛围。让她一心扑在学习上,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中去,再加上学习上有进步,她显得较以前自信多了,偶尔甚至有点洋洋自得的样子。
最后:引导她逐渐提升目标,以正确的心态面对挫折。
信心调动起来之后如何保持?关键在于增强耐挫力。因此,在刘丽丽初具信心、学习略有进步的基础上,我对她适时调整了要求,将其目标适度提升,使其在实现目标过程中遭遇挫折,并鼓励她发挥自我作用,摆脱知难而退、对现实一味逃避的心理。同时,我改变初阶段时的事事关心,变为遥控指挥、宏观调控。这种“若即若离”的方式,使她不得不面对现实迎接挑战。而这些无疑中增强了她的耐挫力。反复几次下来,不仅保持了起自信心,也是她对自己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我的一番努力,该生虽然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与以前相比较,进步可以说是显著的。特别是在言行举止方面,较之以前,可以说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业成绩也进步很快,也变得喜欢和老师交流了。
通过刘丽丽的转变,使我意识到,在当前“后进生”转化工作中,除了需要我们教育者思考我们的方法是什么,我想更需要我们对于她们倾注更多的爱心和耐心,更多的真诚和宽容。我坚信,只要我们教育者共同努力,坚定信心,科学教育,把转化后进生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和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些迟开的花朵将开得更加绚丽,更加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