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学习新课标探索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自“新课标”颁布实施以来,广大教师通过各种形式积极学习“新课标”,领会其学科导向功能和育人价值,目的是尽快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来适应“新课标”,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科核心素养。
一、探究学习和接受性学习相结合
“新课程”强调在日常教学中采用探究方法,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这是因为探究学习是地理学科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又是地理学科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所谓“探究”就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从现实生活和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这无疑是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综合素质。地理是一门知识性、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学习中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应该根据学习实际情况和学习内容综合运用和扬长避短,各种方法相结合提高学习效益。探究学习的优点在于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在教学中也不是万能的,也有其不足的一面,比如过程长、费时多等问题,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需要用探究学习来进行,有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能离不开教师系统的讲述或训练。
二、能力培养以识记为基础
“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四大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四大能力指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讨论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地理核心素养是指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和地理实践力等,但是在强调能力培养的同时并不能否定必要的识记内容。只有识记的知识储备达到一定程度,学生才有了思维的材料,才有了能力的载体,才能谈“四大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研究表明,中小学阶段是一个人一生之中记忆力最旺盛的阶段,记住一些最基本的知识往往会受益终身,即便是一些学生当时并不理解的内容,它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能力的提高而逐渐明白,为能力培养做好铺垫。如果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学生连一些最基本的知识都没有记下来,那么能力的培养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空中楼阁,显得多么脆弱甚至无生命力。据此,在培养学生的“四大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时,先让学生识记必要的基础知识,打好基础,固本才能强弱。
三、学生自学和教师指导相结合
“新课标”强调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某些地理学习任务,以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但是,强调学生自学并不是教师撒手不管、不问不闻。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的指导常常起到抛砖引玉的巨大作用。否则,就无从实施教育规律的正确体现,这样只能机械化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体现不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盲目学习,结果事倍功半。教师在教学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全程跟踪指导,根据学习的不同阶段和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分层指导学生,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安排不同的学习内容和问题,并把重点放在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和学习方法的引导上,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我们也不能认为一有教师的参与就不是学生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应把学生自学和教师指导统一起来,真正体现“新课标”对教师角色的新定位,即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组织者和伴随者。
四、讲课和提问相结合
“新课标”从根本上否定了“满堂灌”这种学生被动接收知识的教学方式,但是,并不是说就要提倡“满堂问”。虽然“问题”往往为探究提供了思路和方向,成为创新教学的突破口,但是“新课标”所要求的不是“问题”越多越好,尤其是满堂的“对不对”“是不是”以及简单机械地重复教材内容的这类“问题”,这种“穿新鞋走老路”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学科素养的培养。“新课标”所要求的“问题”是指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问题”,而且要求在一节课内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状态灵活运用,其教学方式也应是灵活多变的。如讲授、复述、讨论、演讲、辩论、实验和学生动笔、动手、动脑各种教学方式互相结合、互相补充,富有节奏,充满变化,生机勃勃。“满堂灌”是新课标摒弃的,也不是新课标所提倡的。
五、多媒体辅助教学和“粉笔+黑板”教学相结合
“新课标”倡导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辅助教学、网络自主学习等,但这并不是意味着要使多媒体成为教学形式的全部和主载。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在直观形象创设问题情境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能够提供新颖的大量教学资源,但也有明显不足和弱点,它完全依赖于课堂预设,一旦出现预设之外的情况,就使课堂教学显得十分尴尬,处理偶然和新颖的教学问题不是那么得心应手。而“粉笔+黑板”就会减少这种情况的出现,提高了处理偶然教学问题的能力。再者,有些教师过分追求多媒体的动画效果,转移了学生的注意力,反而弱化了主题,降低了教学质量。所以,教师应灵活地处理多媒体辅助教学与板书之间的关系,游刃有余地选择和结合,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六、表扬和批评相结合
“新课标”强调课堂教育语气以肯定表扬学生为主。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尽量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评价,给予鼓励和表扬。但“好孩子绝不是夸出来的”,尤其是动不动就夸大其词地说:“你真聪明”“很好”“真棒”,一味的表扬就会使学生养成骄纵、自傲等难以与人平等相处的不良习气,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棍棒底下出孝子”固然不可取,但采取科学适当、对学生学习和成长有帮助的“惩罚”是对教学有益的,没有“惩罚”的教育绝不是完整的教育。罚站、辱骂坚决要不得,但“将功补过”可以是教师聪明的选择。没有“惩罚”的教育决不是完整的教育,关键就看时机的把握、方法的运用是否恰当。对表扬不要滥用,对批评更要谨慎,要辩证地看待两者的关系。地理新课标是地理教师教学的航标,一线地理教师一定要深入细致地学习,领会其精髓。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会有的放矢,避免陷入误区,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