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生在高效课堂下地理学习能力培养的探究
孟丹丹123发起了2019-08-14
0
回复
84
浏览

【摘要】: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地位。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成为许多老师亟待探讨的课题,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已经引起我国学者和教师的高度重视,并且已经展幵了一场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高效课堂提倡以学生的自学和探究为前提,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探索和乐趣,但是在构建高效的自主学习的教学中,经常发现学生在由常规学习到自主学习的转变中,自主学习的动力不足,目的性不强,甚至不知道如何学习,这样就达不到我们预期的目标,使自主学习的效果和优势不能很好得体现出来,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需要我们精心设计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只有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更高效。

 

【关键词】:高效课堂;高中地理;学习能力

 

一、高效课堂下要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背景要求

高效课堂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课堂基于高效教学。 

高中地理学习难,除教材本身要求高,高中地理教材要求学生对诸多地理事物原理的分析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读图绘图能力与初中阶段相比有一个质的飞跃,学生一时难以适应外,还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关,传统的地理教学偏向于知识传授,教学方法习惯于照本宣科讲述为主,对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能力未能足够重视,另外还与教学时间紧有关,教师的教学时间不够而不能及时将地理知识系统化处理,也没有很多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地理综合性训练来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高中生的地理学习能力通常是指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和运用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的本领。它的形成和发展是以牢固地掌握地理知识为基础的,但是,能否灵活应用地理知识却又体现了能力的重要性。长期以来,农村地区高中地理教学中一直存在着重知识传播,轻能力培养的应试教育倾向。大部分学生还习惯于传统课堂教学,过分依赖教师,不知如何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不少学生对面授辅导有较强依赖性,希望老师在面授课上系统地讲授地理教材,要求教师讲题目、讲重点、讲例题,将面授课当成完成学习任务的唯一渠道。课堂教学以老师讲授,学生记忆为主,学生被动地成为知识的接受器,思维始终处于抑制状态,很不利于学生创新的潜能培植。

在新课程标准下,要求学生学会学习,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发展,帮助学生有效地完成各种地理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从更高层面上说,可以提升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应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大力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获取知识,不能越俎代庖、奉送现成的结论,有时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宽松的时间和空间,在学生自主探索过程中,适时地运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小组合作的方式,留足时间让他们对自己辛勤的劳动成果进行自我展示。在展示过程中,每位同学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自信力都得到提高,自主学习的热情也会高涨。高认识是增进学习能力的前提。学习能力,归根结底是学生自身发展的能力。就教育与个人关系而言,它的实施使得学生精神结构发生变化,使其视野得以扩大,生命境界得以提升,从而永远地改变人与社会、自我,以及包括学习在内的各种社会活动的关系,这样才有积极的意义。在现代教育要求课堂高效的前提下,对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素质,培养有自我思考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在传统课堂教育条件下,老师对学生 “背着走”或“抱着走”,学生离开了老师就寸步难行,严重约束了学生的学习能力,阻碍其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在提高学习能力方面,无论学生、教师或管理工作者,只有提高认识,才能切实予以重视,并在教学与管理的各个环节得到体现。尤其在涉及教学改革的具体工作中,认识是否到位,决定工作的成败。因而从一定意义上说,对学习能力培养,将直接决定在要求高效的课堂上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甚至成败。

教学是激发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学不是传授、灌输知识的活动,而是一个激发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成功的教学就是要利用、创设各种情境,帮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进行学习和认知。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辅助者、资料提供者。人们向来认为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建构主义认为教师的价值是能否激发学生用探究、主动、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

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技能的过程,而是地理理教师利用地理教材、社会文化以及学生经历过感受过的地理问题和情境,让学生驱动自己学习的动力从而积极构建知识的过程,这种建构是学生在自身具有的地理经验、信念和背景知识的基础上,与他人相互作用而实现。地理课堂教学要关注培养学生提出地理问题能力、分析地理问题能力、解决地理问题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合作学习能力。

二   目前高中生地理课堂上的学习现状分析

高中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要求广大教师能转变地理教学观念,抛弃过去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探究有利于培养农村高中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指导学生学会学习,使高中学生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从而有效促进高中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发展。

通过对抽取部分学生的调研调查,发现现在高中学生的地理学习的主体意识欠缺,地理学习的动机不强,地理学习的方法不足,地理学习的自律能力低下,地理学习的信息获取能力较弱等。主要表现在:①大多数学生对地理浓厚的兴趣仅仅停留在对丰富多彩的地理知识好奇上以及地理活动课的好玩上。②大多数学生的地理学习对老师的依赖性较强,还是习惯于被动接受式的学习,不愿意或不敢于主动参与地理学习。③大多数学生对地理学习没有一定的计划和策略,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地理学习方法,没有形成地理知识网络。④大多数学生不知道怎样评价与调控自己的地理学习,地理课结束后,没有养成反思和总结的习惯。⑤大多数学生的地理应用能力较弱,在教学中应注重地理应用能力的培养。⑥大多数学生的地理创新能力不强,高中生的地理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  对高中生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

1.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激励

自我激励是指个体具有不需要外界奖励和惩罚作为激励手段,能为设定的目标自我努力工作的一种心理特征。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受激励产生的,通过不断的自我激励,就会使你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所期望的目标前进,最终达到成功的顶峰——自我激励是一个人迈向成功的引擎。注意发挥地理知识趣味性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趣味知识加以渲染,深入挖掘潜在的趣味知识并进行合理的加工,努力寻求趣味知识的切入点进行有目的的导入,使之融入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大陆漂移假说时,先让学生讲一个小故事,不但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上,而且对本课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产生了主动学习的心理,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这样易使课堂更生动,同时调动学生的思考和学习的主动性。

2.引导学生选择科学的地理学习方法

如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高中地理必修一部分)主要属于理科内容,包括宇宙、大气、海洋、陆地等。地球运动、时间计算、太阳高度角、日照图以及气候、洋流、各种等值线图等内容,具有鲜明的理科特点。采用偏重理科的学习方法,理解重于记忆,以会用为目的,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多做练习,重视解题思路,要多画图,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而人文地理主要是高中地理必修二和区域地理必修三主要属于文科内容,采用偏重文科的学习方法,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学习时要多看书,熟悉和掌握知识要点;把握教材的脉络和主要思想、观点;多思多想,善于总结,形成自己的看法。学习人文地理侧重于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

3. 引导学生总结地理学习经验

地理是一门很有规律又很灵活的学科像一场游戏,有既定规则却又有特殊状况。不仅诊断和补救地理知识是重要的,而且自我总结地理学习方法也是重要的,总结自己在学习地理上的失败教训和成功经验,发现适合自己的高效的地理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

4. 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学习

自主创新学习不等同于自学。自学是没有教师指导情况下独立学习;自主创新学习是教与学双方之间的良性互动,常常需要教师组织、启发、点拨、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的基本特征表现为预期性和参与性。预期性就是个体有目的、有选择、独创性、自我调控地学习,参与性就是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社会化实践。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学习中要主动改革地理教学方法,注重地理教学中的启发性,创新教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激发学生进行积极的地理思维,启发学生进行创新性地理学习活动。

 

结束语

高效课堂源于有效课堂,基于有效课堂,有效课堂的教学效率就有高有低、有正有负。教学的成果是"人的发展"而非工业产品,教学效率的量化或许永远是一种奢望。提出"教学效率"的概念,不是为了"计算",只是为教学实践和教学评价提供比较正确的导向,理想的方向。当时间被用到极限时,教学必然从有效走向高效

陶行知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因此,做一个好的地理教师,就要主动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的教学方式,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相互讨论、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自行得出结论,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地理教学的目的,进而培养学生独立获取地理信息能力、运用地理知识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能力。所以,优化高中地理教学课堂,让学生掌握地理学习的主动权,使学生在地理课堂上真正“活”起来,这样,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才能得到更好的培养和提升,才能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英和,认知发展心理学[M],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21-36

 

[2]耿书丽.教学评价策略与技巧[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

[3]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25-231

[4]胡聪玲.地理教学中充分发挥地图的作用[J].云南教育(中学教师,2007,(08),23

[5]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15-317,

[6]邵瑞珍主编,教育心理学(修订本)[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35-39

[7]赵军,中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可持续发展的培养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09),16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