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初升高衔接
我们要有信心,有能力学好物理
许昌县三高 程晓伟
一、初、高中物理之间的台阶
1从定性研究到定量研究的转变。
初中认识一个物理现象,只要用语言说明就可以了,高中却要达到定量要求。(比如电阻的影响因素)初中只要知道与材料、长度、截面积有关,但高中要求得到具体的定量规律.
2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变。
初中学一个概念,有大量的例子,形象直观。但高中物理,大量的是抽象的物理模型,比如第一个遇到的“质点”就是一个很抽象的东西。
3应用数学的能力。初中物理差不多只用到数学中的四则运算。
高中物理却用到了几乎所有的初、高中数学。 数学能力不足是物理学不好的重要原因。高考中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作为一个综合能力。很多同学高中物理学不好,数学基础差是一个主要的原因。
4学习方法不适应高中学习。初中物理的学习,上课只要听一耳就可以了。高中就不行,都听了但不一定做得了题。
二、快速适应几种变化
1.环境的变化。对高一新生来讲,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学生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另外,经过紧张的中考复习,考取了高中,有些学生必产生“松口气”的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也有些学生有畏惧心理,以上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高一新生的学习质量。
2.教材的变化。初中教材内容通俗具体,题型少而简单,而高中内容抽象,多注重理论分析,这与初中相比增加了难度。由于近几年教材内容的调整,虽然初高中教材都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初中降低的幅度大,而高中由于受高考的限制,教师都不敢降低难度,造成了高中知识实际难度没有降低。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调整后的教材不仅没有缩小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反而加大了。
3.课时的变化。在初中,由于内容少,题型简单,课时较充足。因此,课容量小,进度慢,对重难点内容均有充足时间反复强调,对各类习题的解法,教师有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时间进行巩固。而到高中,由于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课容量增大,进度加快,对重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强调,对各类型题也不可能讲全讲细和巩固强化。这正是高一新生开始不适应高中学习而影响成绩的主要原因。
4.学法的变化。在初中,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练得熟,考试时,常见题多,一般均可对号入座取得好成绩。因此,学生习惯于围着教师转,不注重独立思考和对规律的归纳总结。到高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全讲细,只能选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以落实“三基”培养能力。因此,这就要求学生要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思路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然而,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初中学法,致使学习困难较多,完成当天作业都很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及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三、重视学习环节,自主学习
学习的几个环节不能丢,预习、听课、复习、作业等环节要做好。要及时总结每一种题型的解题方法,注意事项。
初中这些事由老师完成,初中作业由老师检查,高中需要自觉,高中让你自查自纠,体现自主性。有些同学初中时,等、靠、要思想严重。要做学习的主人,什么是主人呢?这就好比是你自己去开一个公司,赚了还是亏了由自己负责,你的所有老师都是你的员工,而不是像初中那样,你帮老师学习,帮父母学习,有点像“打工”的样子。
要搞好高中物理的学习,需要的不仅仅是物理学科本身的知识,还需要学习方法上的知识、心态调整方面的知识、其它学科的知识等等。这些知识,我们可以称之为“保障性知识”,即学习高中物理的必备知识。如果不具备这些知识,你在高中的学习将很难学好。
四、如何学好物理
首先要有良好的心态。学会处理学习当中的各种问题。不能出现厌学,讨厌物理等情况,如果有,立即纠正,比如可以找班主任,找任课老师交流。相信自己一定能学好。
其次,掌握通用的学习方法,程序比如一般上讲的如何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如何解题、考试等等。有的同学认为,这些还不简单啊。实际上,高中物理学不好,主要是这些环节没做好,这个环节,是我们学习的基本程序。就是物理学科的学习方法。不同学科的学习方法不同,俗话说的好,数学是做会的,物理是悟会的,化学是背会的,有一定的道理。高一年级科目多任务重,我们不仅需要“埋头苦读”的精神,更要有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些策略。
最后就是要学会“纠错”的方法。
五、最终要考好
以上仅仅是如何学好的问题,事实上,也只是完成了“学好”的过程,最后取得好成绩,“考好“是关键的,也就是大家要做好考生。要考好,一个是要有好的基础。
还有,要有良好的心态,以及好的应试方法。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爱迪生 是美国著名的科学家和发明家。他的一生,仅是在专利局登记过的发明就有1328种。他的成功源于强烈的兴趣。 很小的时候,爱迪生就显露出了极强的好奇心,只要看到不明白的事情,他就抓住大人的衣角儿问个不停,对任何事情都有强烈的兴趣。 一天,他搞明白为什么鸡孵蛋时,他正蹲在鸡窝里,屁股下放了好多鸡蛋孵小鸡呢!父母看了以后,哭笑不得。还有一次,他想:人为什么不能飞呢?于是,他找来一种药粉。为了让小伙伴飞上天空去。结果,小伙伴差点儿丧命,爱迪生也被父亲狠揍了一顿。 好不容易,8岁了,父母以为从此以后他能安安份份上学了。谁知,他仍然爱追根问底,经常把教师问得目瞪口呆,窘迫不堪。他认为爱迪生是个捣蛋鬼,三个月后,被老师赶回家了。就上了三个月的书,能成为伟大的发明家,可见兴趣是他最好的老师! 爱迪生的母亲没有责怪他,她发现爱迪生兴趣心重、对物理、化学特别感兴趣,就给他买了有关物理、化学实验的书。爱迪生照着书本,独自做起实验来。凭借兴趣搞科学发明。 长大了的爱迪生,学会了无线电收发报技术。白天能钻研发明创造,就设计了一个电报机自动按时拍发讯号。这就是电报机的雏形。 他又对电报机进行了改进,一架新式的发报机试制成功了。应该说,爱迪生的每一项发明都是和他的兴趣紧紧相联的。在他发明了电报之后,又开始搞电话实验。由此,一个“会说话的机器”做成了。人们听到这个消息,都纷纷前来观看,并称他为“最伟大的发明家”。所以,兴趣是一个人取得成功、展示智慧的先决条件。
2如何培养兴趣
从创设情境入手,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尽量以实验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一切物理理论都来源于物理实验,理论是对实验现象的正确解释,没有实验就没有物理,实验能够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研究精神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而现今的物理教育教学方法使学生动手能力严重削弱,学生的想象力遭到了无情的扼杀,这不利于人才的培养
从自己的平时学习中,获得兴趣。比如通过对题目的研究,对难题的突破都可以提升物理的兴趣。
3重视过程而不仅是只关注结果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 物理规律的产生与发展,都是人们运用创造思维不断创新的过程,发现规律过程中所涌现出来的创新方法是人类极其宝贵的财富。一个新的物理规律是弥足珍贵的,而隐藏在这个物理规律后面的思维方式、方法及其过程,其意义恐怕会超过物理规律本身。研究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重要的,而研究相对论如何从爱因斯坦的头脑里脱颖而出,也许更重要。把十分神秘的、似乎只有科学家和发明家独有的创造,变成每个学生都可拥有的构想,把深奥的理论变得简单,掌握创造的规律,无疑会使我们如虎添翼,打开创造发明之门,从面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精神,应该重视物理规律发现过程的教学。在物理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每个知识点的来胧去脉,对每个知识点的发生、发展过程予以足够的重视。老师应尽可能模拟物理学家的探究过程实施教学,特别是概念和规律的导出,让学生亲身感受,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顺学习物理知识的思路,理解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从而达到较好的效果。要让学生以物理学家认识物理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物理世界,获得认识世界和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和方法。教师应力求使学生摆脱机械的知识接受器的学习模式,提倡由学生亲自参与探究过程,使教学过程由传统的分析讲授向学生发现、探究转变,要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索欲望,在积极主动的氛围中,开启学生的思维通道,融知识和方法的学习为一体,使物理学习过程成为智慧潜能开发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积极的思维,不断地发现和探索,从而为科学素质的培养敞开大门。
4坚定信念
人的行为是受信念支配的,而人们所创造的结果是由行为产生的。所以也可以这样说,有什么样的信念,就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
读过这样一则故事:有一年,一支英国探险队来到了撒哈拉沙漠的某个地区。他们在茫茫的沙海里负重跋涉,阳光下,漫天飞舞的风沙就像烧红的铁砂一般,扑打着探险队员的面孔。他们口渴似炙,心急如焚——大家的水都没有了。这时,探险队队长拿出一只水壶,说:“这里还有一壶水。但穿越沙漠前,谁也不能喝。”于是,一壶水,成了穿越沙漠的信念的源泉,成了求生的寄托。水壶在队员手中传递,那沉甸甸的感觉,使队员们濒临绝望的脸上,又显露出坚定的神色。最终,探险队顽强地走出了沙漠,挣脱了死神之手。大家喜极而泣,用颤抖的手,拧开了那壶支撑他们精神和信念的水——但缓缓流出来的,却是满满一壶沙子!
信念是一种力量,,有了信念一切都不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