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人教版“查漏补缺”
cuikaijie发起了2019-06-18
1
回复
34
浏览

《物质结构与性质》人教查漏补缺

1、地球的年龄已有46亿年,地球上的元素绝大多数是金属,非金属(包稀有气体)仅22

种。(p 4)

  1. 光(辐射)是电子释放能量的重要形式之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的许多可见光,如灯光、霓虹灯光、激光、焰火等都与原子核外电子发生跃迁释放能量有关。(p 7)
  2. 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跃迁时会吸收或释放不同的光,可以用光谱仪摄取各种元素的电子的吸收光谱或发射光谱,总称原子光谱。(p 7)

4、元素周期系的形成是由于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发生周期性的重复。(p 13)

5、元素相互化合,可理解为原子之间产生化学作用力,形象的叫做化学键,原子中用于形成化学键的电子称为键合电子。(p 18)

6、电负性的大小也可作为判断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尺度,金属的电负性一般小于1.8,非金属的电负性一般大于1.8。(p 19)

7、周期表中,某些主族元素与右下方的主族元素的有些性质是相似的,被称为对角线规则,如锂和镁,铍和铝,硼和硅。(p 20)

8、核间电子好比在核间架起一座带负电的桥梁,把带正电的两个原子核“粘接”在一起。(p 28)

9、等电子原理的概念:原子总数相等,价电子总数相同的分子。具有相似的化学键特征,它们的许多性质是相似的。(p 33)

10、用质谱仪测分子结构的基本原理是在质谱仪中使分子失去电子变成带正电荷的分子离子和碎片离子等粒子。(p 33)

11、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认为,分子的立体构型是“价层电子对”相互排斥的结果,价层电子对是指分子中的中心原子上的电子对,包括σ键电子对和中心原子上的孤电子对。(p 37)

12、杂化轨道理论是一种价键理论,是鲍林为了解释分子的立体构型提出的。(p 39)

13、这类“电子对给予-接受键”被称为配位键。通常把金属离子(或原子)与某些分子或离子以配位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称为配合物。(p 41~42)

14、当分子中各个键的极性的向量和等于零时,是非极性分子,否则是极性分子。(p 46)

15、接近水的沸点的水蒸气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值,比用化学式计算出来的大,用氢键解释这种异常性:接近水的沸点的水蒸汽中存在相当量的水分子因氢键而相互“缔合”,形成所谓“缔合分子”。(p 48)

16、对于同一种元素的含氧酸来说,该元素的化合价越高其含氧酸的酸性越强。含氧酸可写为(HO)mROn,如果成酸元素R相同,则n值越大,R的正电性越高,导致R-O-H中O的电子向R偏移,因而在水分子的作用下,也就越容易电离出H+,即酸性越强。(p 54)

17、绝大多数常见的固体是晶体,只有如玻璃之类的物质属于非晶体,又称玻璃体。(p 60)

18、区分晶体非晶体最为科学的方法是对固体进行X-射线衍射实验。(p 62)

19、一个干冰分子周围有12个紧邻分子,密度比冰的高,在工业上广泛用作制冷剂。(p 66)

20、原子晶体是一个“巨分子”,又称共价晶体。自然界里有许多矿物和岩石,化学式都是SiO2,也是典型的原子晶体。SiO2具有许多重要用途,是制造水泥、玻璃、人造宝石、单晶硅、硅光电池、芯片和光导纤维的原料。(p 68)

21、描述金属键本质的最简单理论是“电子气”理论。该理论把金属键描述为金属原子脱落下来的价电子形成遍布整块晶体的“电子气”,被所有原子所共用,从而把所有的金属原子维系在一起。(p 73)

22、晶体中正负离子的半径比是决定离子晶体结构的重要因素,简称几何因素。(p 79)

23、碳酸盐的热分解温度随阳离子半径的增大而增大,是由于晶体中的阳离子结合碳酸根离子中的氧离子,使碳酸根离子分解为二氧化碳分子的结果。(p 79)

24、火山喷发出的岩浆冷却时矿物相继晶出。“岩浆晶出”的次序与晶格能的大小有关。晶格能越大,越先晶出。(p 81)

所有回复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