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儿童在鉴赏中获得成功        ——“少教多学”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一点探究
xuhuina发起了2019-07-25
2
回复
38
浏览

让儿童在鉴赏中获得成功

       ——“少教多学”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一点探究

借用他人之石,琢我之玉。我们老师在一些小学生作文报刊杂志中大量阅读优秀学生作文也获得了不少教作文的启迪,由此举一反三,借而施之,不妨引导孩子在这些优秀作品中学会鉴赏,也会获益颇多。

一.从优秀学生作文中学习——捕捉灵感

读着优秀的作文,孩子们会感动于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一段段曲折的经历,一篇篇灵性的语言和一个个独特的视角。犹如在全国各地的孩子们的生活中捡拾灵感的珍珠。

如:读了《送给妈妈的礼物》,咦,送礼物?送给谁?可以是人:家长、认识的人、陌生的人、地震中感动你的人……可以是动植物:家中的小鱼、小兔、门前的老柳树……可以是自然景物或事物:白云、窗户、春风……为什么送礼物?送什么礼物?这不又是一次作文吗?《送给※※※的礼物》不又成了作文一次尝试,于是学生创编了:《送给兔爷爷的礼物》(二年级)中写道,小兔见爷爷生病了千方百计地冒着漫天大雪找到了“白梅、红梅、腊梅”作为礼物给爷爷,一个温馨的亲情故事诞生了。《送给秋姑娘的礼物》(二年级)讲了三个小伙伴在秋姑娘要飞走时送上了自己精心准备的礼物。

读《我给奶奶发奖状》、《拔和拨的争吵》、《铅笔的辞职信》、《鞋的一家》都让学生进行了创新思维作文实践,在一次次灵感创生的过程中,孩子们乐此不疲。

二.从优秀学生作文中学习——寻找素材

非常欣赏那些总有许多“金点子”的老师,在发表出来的优秀作文里我和孩子们“认识”了许多高明的教师,《左右手的秘密》中,我认识了一位因高年级学生不爱举手发言而悄悄采用“左手是假会,右手是真会”的方法,激发课堂发言积极性的“用心”老师;在《小宋趣事》里,我认识了把自习课上偷溜出教室的“小宋”关在门外,而借机取“材”的“智慧”老师;在《有趣的“套”》中,我认识了“候选”皮尔·卡丹形象代言人而让学生帮写推荐信就奖励西服一“套”的“幽默”老师……“三人行,必有我师”,在这些用心创造作文素材的优秀作品的的“引导”下,将这些好作法移植到我们的作文课中,给学生提供了不少新鲜、奇特、优质的“米”下锅呢。

三.从优秀学生作文中学习——学习语言

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语言积累,形成了不同的语言素养,表现出异彩纷呈的语言特点,抒情的笔触让人心灵宁静温馨,幽默的笔触让人忍俊不禁,描写的笔触让人身临其境,讲述的笔触让人心潮起伏……推荐给学生。如《“野小子”小南》、《气死人的李亚倍》、《我的铁杆姐妹》中生动的人物语言让我们如睹其人。读一读,品一品,这样丰富的语言也“丰富”着我们的学生,滋润着他们的习作。

四.从优秀学生作文中学习——留心观察

留心观察是作文的根本,学会观察的“法宝是什么呢?——五官。中国古老相学上“五官”是:眼、耳、口、鼻、眉;中医学上的“五官”指:眼、耳、口、鼻、舌;《新华字典》上解释五官是:眼、耳、口、鼻、身;《辞海》上解释是:眼、耳、口、鼻、心。指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处处皆是素材.

由《丝丝小雨》想到让学生观察“春天的秘密”;由《狗狗的故事》我想到让学生观察家养小动物;由《木瓜海棠》想到让学生观察校园、小区、家中的一种特别的植物;由《课间“疯”神榜》想到让学生观察同班同学的突出特点……这种由彼及此的观察,有了例文引路,让学生有了“欲与作者试比高”的动力,观察细致了、独到了,也使作文有米下锅了,一举两得!

 

 

所有回复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