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中的“少教多学”之—— 说练并举、开放评价
xuhuina发起了2019-07-25
0
回复
45
浏览

作文教学中的少教多学”之——

说练并举、开放评价

 

 

 

小学生习作,应该是儿童独特生活的真空写照、真情的自然表露,是一种个性化非常强的学习活动。因此,作文中的少教多学,其实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理念的体现,就是要以精炼的课堂教学为重要途径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在教学中,教师就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真正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表达、充分展示他们个性的空间,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一、多阅读,勤观察,积累写作素材

阅读积累是写作的基石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是智慧的源泉,读书使人身心愉悦,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人们可以开阔视野,增长智慧,甚至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性格和价值观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指导他们多阅读精品,如现当代的一些名著名篇学生的阅读量增加了,写作素材变多了,写作思维被激活了,写作思路开阔了,必然就会使他们产生写作的欲望和冲动,进而为主动性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就为实现“少教多学”提供了可能.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源头盛而不竭。”这句话道出了作文来源于生活。因此,作文要走进生活、关注现实。作为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了解社会,了解生活,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平时,教师应该交给学生观察方法,并有意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可以对家庭中的种种琐事、校园内的桩桩小事、邻里之间的不同争执,乃至接头巷尾的见闻,社会各阶层人物的工作表现,大自然的变化等。教师组织学生经常开展有趣的班队活动课外实践等,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同时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加强引导学生体会实践的感受。如学生技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做了好事受到他人赞扬的欢乐;遇到困难、挫折时的懊丧;受到责难、误解甚至讽刺打击时的愤慨……生活是取之不尽的源泉,只要把学生引向生活,让学生用心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导他们在生活中体验并关注他人在生活中的表现。这样还怕学生没有素材可写吗?

    二、重口语,勤表达,打好写作基础

学生在积累了写作素材后,还不足以写出文章来。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学生大胆表达出来。在说话时要指导学生有条理、有顺序的阐述事情,做到“言之有序”。在作文的批改过程中,发现学生习作没有整体性中心不明确层次不明语言没有条理性,于是教师就有针对性的在课堂上加强口语的练习,力求在口语上做到调理清楚,叙述完整。此外还可以举行演讲比赛故事会等等,创造机会让学生练习口语,强化口语,这样当学生能说出丰富多彩的话语发表一篇精彩的演讲时,再落实在笔头上,作文的水平就有大大的提高。

    三、多写作,多练习,提高写作水平

俗话说:“三天不练手生。”只有写作多,练得多,作文水平才能提高写作技巧也随之积累因此,教师要求学生平时经常练一下小练笔,写写日记,发生一些有趣事写出来;让学生认识一些新事物,把参加班级、学校举行活动,街头上的见闻以及某一时刻的心情等等,及时记录下来在写的过程中,尽可能指导学生联系课文写法,鼓励学生多用学过的词语,模仿学过的语段,把文中作者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使学生有样可学及时对学生的练笔加以点评,鼓励多写多练,并把写的较好的作品在全班展读,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他们在写作中体会到成功,享受到写作带来的乐趣,大大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四、少指责,多鼓励,开放评价

老师的评价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对于学生的评价我们要少指责多鼓励,进行多方面的开放性评价当学生认真完成了一篇作文时,都想得到老师的认可,这时我们应该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对于不足的地方委婉提出,顾及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这样,学生的写作热情必然不会减灭。此时采取多种评价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作文后,可以让学生根据要求对自己文章作点评在点评过程中,学生再一次读了自己的作文,重新感受了一次写作的过程。还可以让学生互相点评,让学生以学生的眼光评价同学的作文,发现他人作文中出色的地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其实,学生评改他人作文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另外,进行小组共评,让小组同学针对自己修改的文章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交换自己修改的文章,交流修改的方法。这样既有利于提高修改作文的水平,也能开阔学生修改作文的视野。最后,老师点评老师点评以肯定鼓励为主,因人而异,指出学生作文的优点和不足让学生找到自信,享受到写作的乐趣。

当然,作文教学不可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它是一个系统的从简到难由浅入深的学习过程。只有让学生多思考,多练笔,通过各种渠道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才能提高写作能力。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