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6日——18日,我有幸参加了在同济大学举办的高中教育的新时代高峰论坛,本次论坛以“高中教育的新时代”为主题,汇集了史宁中、张绪培、孙凡哲等专家及高中一线权威人士,从高中考试评价改革出发,分享2017年高考改革的成功经验与亟带规避的问题,探讨大学先修课程如何在高中教育中实施,并展望未来的高中教育改革之路,以转型、创新、融合及素养教育的视角,探讨新时代高中教育的发展动向,借以深化高中教育课程改革,推动核心素养在高中教育落地生根。各位专家、教授的讲座,让我大开眼界,受益颇多。下面我把几天来的学习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关于对核心素养的再认识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
史宁中教授理解的核心素养是:后天习得的,与特定情境有关的,通过人的行为所表现出来的知识、能力和态度,涉及人与社会、人与自己、人与工具。
史宁中教授理解的学科核心素养是:会用学科(如教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学科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学科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史教授的解读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切中要害。
二、核心素养为本的新高考理念
新高考理念即“一体四层四翼”,所谓一体即高考评价体系,通过确立“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这一高考核心立场,回答了“为什么考”的问题;“四层”即通过明确“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察目标,回答了高考“考什么”的问题;“四翼”即通过明确“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回答了“怎么考”的问题。
(1)理解学科(基于核心素养的)。每一门学科都发生了四个变化:一是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的变化;二是从以知识为本到以人为本的变化;三是从“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到“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活动经验、基本思想)的变化;四是一维目标(知识与技能)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世界观)的变化。
(2)理解课堂(基于核心素养的)。一是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二是体现教学目标的拓展与升华;三是体现教学“预设”与“生成”的有机统一。
2、建立新的考试模式
(1)在知识技能的基础上考核学生思维过程,逐步完成从单一的考核记忆能力到考核思维能力的转变。
(2)将来会逐步减少选择题,尝试开放题。
(3)将来有可能增加考试时间(从每科2小时到3小时)。
三、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1、加强教师专业发展是应对高考改革的前提条件。
(1)、切实做好校本培训工作。通过走出去学、请名人名家讲、内部名师分享、举办读书会、学术节等活动,深刻理解新课程理念,深刻领会基于核心素养的高考评价改革方向,切实抓好校本培训工作。积极组织各学科开展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优质课评比和高效课堂赛课活动,坚持集体备课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切实做好新、老教师结对帮扶工作。通过以老带新,可实现教学理念、教学经验、教学方法、教育教学措施等内容的直接传承,避免新教师少走或不走弯路,从对教学实践的空白直接过渡到全面、深入的了解和掌握,使新教师快速、科学成长。
2、加强课程建设是应对高考改革的根本保障。
(1)、努力开发指向核心素养的拓展性校本课程,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努力促进学生特长发展和全面发展。
(2)、致力于指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改革。要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学习环境、教学评估七种要素入手,努力实现面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转型。一教学目标要体现生成性;二教学过程要彰显知识创造;三教学资源要注重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四教学方式要采用项目教学;五学习方式要立足于深度学习;六学习环境要基于学习共同体;七教学评估要凸显以学习为中心。目前我校开展的“导、思、展、评、练”五要素高效课堂模式正是按照这种面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理念实施的。
(3)、加强尖子生培养,鼓励、引导尖子生参加学科竞赛和各种创新大赛,尝试参加自主招生,努力实现“两条腿”(高考成绩加自主招生成绩)走路。
3、加强活动建设是应对高考改革的有效载体。
(1)、德育活动要系列化并且要有仪式感,系列化才能深入化,有仪式感才有庄严感。
(2)、德育活动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如模拟政协、模拟联合国等活动。
(3)、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是促进学生取得特长发展和全面发展的有效载体。
4、提高信息技术融合率是应对高考改革的必然要求。
伴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应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使构成教学系统基本要素的教学资源系统及教学管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学资源及学校管理的形态和功能都在发生改变。我们必须适应新形势,努力提高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管理中的融合率。
(1)、教学资源要注重与信息技术融合。
(2)、教学手段要注重与信息技术融合。
(3)、课堂改革要注重与信息技术融合。
(4)、学校管理要注重与信息技术融合,努力建构现代学校治理体系和智慧校园。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以这次学习为契机,借助全市基础教育三年攻坚的东风,按照“干部比引领,后勤比服务,年级比管理,班级比成绩,学科比协作,管理敢较真”的管理理念,进一步强化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教学管理改革,为建安区一高的腾飞和发展做出我们最大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