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出现的姿态
lvlijuan发起了2020-11-26
0
回复
15
浏览

出现的姿态

建安区三高  吕丽娟

今日,读了王蒙写的《坦荡荡与长戚戚》一文,我记住了他说的一句我颇为赞同的话。他说好人与坏人的区别是:好人是有所不为,而坏人是无所不为的。

     以中国当代作家——王蒙的眼观,我不得不再次说:他的话相当精准。我明白古代“小人”一词,古今意义有别。但,此时,在我这里,我想暂且略微曲解一下,好人即君子,坏人即小人吧。、

记得,给学生讲解《论语·述而》 时,我说:文中有句话,古人常把它写成条幅,悬于室中来激励自己。它就是这句名言——“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说文》曰“坦,安也。”荡荡,广远之称。戚戚,时时忧虑之称。那这句话的译述是这样的:君子通晓事理,所以,在待人接物这等处世上,犹如在平坦大道上行走,安然而舒泰:而小人的心思常为物所役,患得又患失。以我的观感,那些肆无忌惮,“气势如虹”的坏人都是小人。北宋教育家人伊川先生也说:君子循理,故常舒泰;小人役于物,故多忧戚。

由此可观,自古以来人们所熟知的名言告诉我们:作为君子,应有宽广的胸怀。我们要能容忍别人,容纳许多事件。这样说来,君子走的是君子之道,君子以修身为要,修己身,这就是君子之道了。容忍的力越强,修持的境界也越强。反之,非君子了。

    记得星云大师说了这样一句话:世间最大的力量,是忍耐;世间最强的愿力,是甘愿。

我了解到星云大师一生致力于推动佛教教育、文化、慈善与弘法事业。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人。这样一位将佛教带往现代化里程碑的人物真真是心怀善念,心中处处是净土呵。我无意与这位大师唱反调,可我也有坦率地说的话语权。他是圣人式的人物,真真能忍。记得,他说自己一生以忍为修行的关键。他讲了一些自己从幼时以来忍饿忍渴忍别人“善意的束缚”的事件,我对其中一件事情记忆较深。他说:一次别人给他做了厚衣服,他虽然觉得厚,但还是说好。后来,别人以为他喜欢穿厚衣服,从此,他的所有衣服都偏厚,以至于自己不得不由幼时因穷常忍冷,而到现在的常忍热。圣人为了怕辜负别人的善意,而能如此。

而我辈,只是普通人。难道,一个人的忍耐力强弱与修持的境界高低真能划等号?我曾遇见非君子的坏人,那无礼的姿态,让我觉得修身不应该是把自己修得可以容下一切阻力与障碍。是的,不是任何时候,都可以让人身心安住,不是对任何事情忍耐都是一种洞察秋毫的智慧。

第一位拒绝领奖的诺贝尔奖得主、法国作家——让·保罗·萨特说:人都是由自己的行为打造出来的。在某一个我们猝不及防的现实时刻,有些人姿态傲慢地出现了,我们真真被他的无礼所“打中”。那人的姿态是他自己所设想的样子吧,只可惜他行动所投入的“存在”,不能用有礼来回应他的无礼,也已经不能让人用正常与文明来回应他的不正常与不文明。也许,此时,人就得有做人的分寸,此时的不谦让就是君子行为。

再次想起王蒙写的《坦荡荡与长戚戚》一文中的话语:好人是有所不为,而坏人是无所不为的。那对于小人的坏姿态,我们的所为就是好人的君子行为。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