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感悟
读《不负如来不负卿----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诗与情》
张龙晓 2020年11月14日星期六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不信佛,偶尔的机会见到这本书,这个书名让人有看看的欲望,随手翻翻。断断续续看了看大概有两个月,随着往下看,越来越觉得有意思,引人关注,于是乎在10天左右就看完了。书中有关仓央嘉措的故事颇受启发,我觉得他的一生是个传奇,关于他的记载有诸多说法,说法也不一,无论怎样的说法不影响我的想法,在读书中我想到了教育,以致使我一有空闲都进行回味,教育是我的工作,也更是我的职责,作为教育人,尽己之力为教育做一点事,为学生和老师做好服务,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是一大事,特别是看到自己的一言一行能够为学生带来一丝光亮,颇为高兴和开心。
一、教育即生活,学会生活
教育即生活,学会生活,有生活的教育,一定会把教育融入到生活中,让教育开花结果,枝繁叶茂,一定会把教育带向远方,让教育更行移致远!
二、教育的策略,顺势而为
仓央嘉措作为六世达赖喇嘛没能禁住“香甜的苹果”的诱惑,终究引发了一些事的发生。对于这一过程,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从中考虑如何教育?有作家曾说过:“人类的天性深处,住着一个喜欢说不的小孩子”。对于唾手可得的事物,往往视而不见。对于别人要求不能去做的事,一定要千方百计地去尝试。“人类天性里悖反情节注定了我们对于过去顺利的过程,平淡无奇的遭遇,中规中矩的行为缺乏关注的兴趣。人生不过如此?”“汹涌的浪花总是巨大的礁石激起的,过于干净的河床,流水无波,怎及波澜壮阔的河流撩动人心?”
且不说仓央嘉措的行为,我认为教育需要策略,要能够顺势而为。强化引导,做好疏通。古时有大禹治水,改变了以往堵为上的策略,改为以疏为主,终于人类战胜了自然,征服了自然,改善了生活环境和条件,提高了生活质量。
昨天我校组织了法制教育宣传,检察官给同学们讲性侵害时,同学们的表情明显不一样,很不自然;今天疾控中心的人约好来校做“防疫抗艾”的宣传,发现同学们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比以往多了,这是好现象。但与疾控中心的人员交流,在防艾滋病方面,出现一些情况,还在于宣传不到位,一些人由于对这些知识的无知而误入歧途。中国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不能把对性教育提前做好宣传教育,这需要加大力度,几年前已经有少儿图书关于人体的少年百科出现,这很好。这就是疏导,因势教育。相信随着中国的普法教育、防疫教育、禁毒教育等,会挽救更多的青少年,作为教育人要做好顺势教育,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三是正视教育,正确对待逆境
人生在世并非一帆风顺,作为教育也应该正视逆境,要教会学生正确逆境。现代理论讲到一个人应该具有智商(IQ)、情商(EQ)和逆商(AQ),现代理论不是讲到真正一个有作为的人,一定是一个“逆商”高的人。
AQ是最重要的,这决定你是否在逆境中是否可以冲突压力,战胜困难,逢凶化吉,否则就算智商、情商再高,也会随着意志力的衰弱而没有施展的余地。
仓央嘉措能够面对困境,正视自我,担当责任,做出正确的选择,确实是藏民的一大福分。
多年前一个学生…
最近恰好遇到两个学生的案例,一个是小葛姑娘,高中生,家庭突遇变故,父亲因病去世,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的变故已经发生了,无可挽回。小姑娘能够及时擦干眼泪,正视这样一个现实。也许是她父亲的病故,更激起她立志投身医学,为挽救更多的不幸之人;也许是想通过努力学习,来慰藉在天堂里的亲人,总之她选择了正确的抉择,以更加饱满的激情和动力投入到学习中,力争把学习做好,而且她做到了,在不久后的月考中,她稳稳地拿到年级第一的成绩,她就是较于面对现实。正视逆境,敢于作为,往前看,往前走!
另一个是男生小郑,小郑三年前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我校,在高一高二时成绩也相当好,快进入高三时,父亲突然检查出有恶疾,小郑同志对于父亲得病这一事实,无法正确面对,自己无法安静下来,不能把心思用于学习上,而是经常在课堂上走神,父亲的病牵住了孩子的心,小郑同学课下课上一直都为这个事困扰,以致于饭不思、寝不安,学习成绩也开始下滑,这更使小郑同学情绪低落,过去满脸笑容阳光的男生不见了。满脸愁容,也不再与同学们交流心声,母亲忙于父亲的病,对小郑也缺乏关心,老师关注到这一情况,由于缺乏详细的沟通,没有了解到他家庭的变故,在与小郑的沟通交流中,没有起到有效的点拨和疏通,小郑同学的心结越来越重。待两个月左右,小郑同学出现不正常现象,一检查存在有较重的抑郁症,没法就办了休学。前几天小郑同学休了一年期满,在此过程中他父亲的病得到控制,已经有较大的好转,小郑同学看到父亲的转好,再加上心理辅导和药物治疗;在休学期满时也转为正常。在办理复学时,我恰好遇到小郑和他的妈妈,老师在问起小郑的情况时,恰好了解到这一事。小郑同学说:过去自己一心只考虑父亲得病了,家里的靠山没有了,自己的生活等无法得到保障,以致于对生活丧失信心,忧愁不解。在这一年的休学恢复期,经过开导等也想开了,要努力学习,提升的能力壮大自己的实力,要考入高校,力争在更高的平台做出更多的贡献,得到较多的报酬,让自己有能力为家庭做出贡献。自己也想明白了,自己要学会生活,最起码自己要能够独立自主,才能为家庭担起一份责任。自己应该想着如何来改变家庭的现状,而不是沉溺于家庭的现状,自己应该抓住一切机会,力争来为家庭做点什么,自己考虑了许多,觉得用心学习才是自己目前正确的选择,也是改变家庭的最好的途径!
小郑同学由开始不能正视问题,到最终做出正确选择,虽然走了弯路,耽误了一年时间;但最终能够跳出弯路,还是值得庆幸的。
这个社会上还有不少悲剧的有在,有花季少年,有刚参与创业的年轻人,也有事业有成的中年人等,其实生活是可以改变的!纵然是一时让自己委屈或生活的重担让自己压力山大,但终究是生活还有希望,哪怕是一丝。人要面对现实,积极进取,没有最好,可以有更好,哪怕只比昨天好一点点即可。自己可以刹那间泪流满面,可以借以释怀,放下包袱,再出发。
想起这样一个镜头,重庆一个挑工,背上扛着一个比自己身体还大的一袋货物,一手抓着货物,另一手牵着三岁的儿子,试想如果可能,他肯定不会一手牵孩子,一手一肩一背扛着生活,但这位重庆大哥笑看生活,一手肩负着眼下生活的重担,一手牵着生活的希望。十年后大哥靠自己的肩背辛勤打拼,节约每一分钱,在城市买下了一套房子,让孩子在城市上着学,虽说生活紧张,但能够吃下生活上的苦,肩负重担,在城市为自己挣下安身之所。还有褚时健老人,70岁再创业,面对困境,不畏;遇上逆境,扛下,活出自己的风采,活出自己的价值!
四、教育的使命,服务大众
仓央嘉措历经磨难,最终明确职责,而且也做到了弘扬佛法,教化众生;履行自己的人生重任。
从教二十余年来,一直牢记教书育人的使命,古人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是对教育工作者的赞誉,教育需要奉献,需要付出,其实任何一个行业都需要付出和奉献,只不过是分工不同,从事的事务不同而已。自古以来,对教育都给予较高的地位,自孔子以来,被冠之“圣人”,“师之长者”,“一日之师,终身为父”皆是对教育者的称赞。
随着教育的发展,教育越来越大众化,我们中国的教育由建国时的普众教育,经过扩大教育,在高校大面扩招,提升学历。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基本解决了“有学上”问题,正在向“上好学”迈进。
作为一个教育者,尽己所能为教育的前行出力。教育是用生命教育生命,是心灵之间的对话,是一棵大树撼动一棵大树。
多年前把“用心、细心、热心对待学生做为自己的第一原则”,这么多年来一直践行着,为学生、为老师、为家长做出自己的努力,为教育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