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路上 点亮心灯  ——赴浙师大培训心得
wanshufang发起了2019-06-19
0
回复
8
浏览

追梦路上 点亮心灯

 ——赴浙师大培训心得

建安区三高名班主任工作室    万书芳

         2019年5月12日,许昌市三名工作室主持人(助理)在市局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一行80余人满怀云霓之望,来到浙江师范大学,进行为期一周的研修学习。

      走进浙师大校门,满园错落有致的参天大树,浸润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一排排、一株株的香樟树是流动的绿色,散发出淡淡的香气,弥散在清新的空气中,让人流连忘返,举手戴目。

    “砺学砺行、维实维新”的浙师大校训,熔铸了中华民族文化之神髓,凝练了浙师大教育之精魂,既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有着浓郁的现代大学文化气息。且词意畅达,文气贯通,庄重典雅,诠释了“学行结合”与“实新偕进”的辩证统一,更是浙师大人崇尚实践、探究本质、追求创新、服膺真理、薪火相传的精神体现。

      漫步于如诗如画的校园中,回想从教二十余年的经历,思绪万千。最初的教育情怀和执着信念早已被时间磨去了棱角,重新走进课堂,追寻着多年来渐渐失去的激情和梦想,我不禁慨叹此次学习机会和培训时间是这样的难得与短暂。更要感谢各级领导给自己提供了这样难得的学习机会,我将不负重托,把工作室的每一件事认真做好、做扎实、并做出成效,坚守“三尺讲台,一生情怀”的教育信念。

       紧张、充实而又触动心灵的培训,重新点燃了我教育的激情。我每天认真整理学习心得和教育随笔,蕴积教育灵感;潜心研读各位专家学者的教育理论,让自己的思想在专家的引领下再次沉淀升华;聆听各位专家充满睿智的精辟见解、倾听他们动人心弦的教育故事、拜听他们纵横捭阖的妙语连珠、细听他们创建工作室的真知灼见和一步一个脚印的艰难跋涉,一次次让我感受着教育的深邃与宽广,更让我明白:追梦要有行动,更要有能力。

       吴磊峰教授从实际出发,介绍了自己工作室的成长历程,强调教师读书的重要性。他注重“双高教学能手”的培养,建议把最好的老师派到最具有挑战性的课堂上去,他用具体实例告诉我们:优秀都是自己逼出来的。下午阮高峰教授的课同样精彩纷呈,他的语言幽默风趣,从四个方面对信息技术应用做了论述,“润物无声”“大雪无痕”的教学艺术解开了压制我们心头的迷惑,让我们如沐春风。学员们个个赞不绝口:智慧教育的春天真的来了,星星之火,真的可以燎原!

       5月14日,治学严谨、敬业爱岗的郑志湖教授早早来到了教室,他的《共同探索,追求卓越——从名师工作室建设到名校长工作室建设》的报告,让每个学员对工作室的构建一下子豁然开朗。他从工作室的目标定位、规划制订、激活工作室成员专业发展内驱力、合作探索、追求卓越、再到案例分析,由表及里,从点到面,给学员们做了细致、耐心的讲解。他高屋建瓴的学术思想,给我们带来了知识上的积淀,观念上的洗涤,让我们真切地体悟到:要想建设好工作室,必须以“引领教育人生,陶冶专业素养,培养领导人物,打造高端人梯”为宗旨。作为主持人,必须是同行学习的楷模,教育教学的能手,科研研修的排头兵。同时还必须具备卓越的组织能力,严密的思维能力,睿智的洞察能力,创新的艺术能力,灵活的沟通能力等。在郑教授的引领下,我们明确了方向,有了更清晰的思路。我们坚信:在今后的各项工作中,一定可以做到用钻研成就极致,用极致铸就卓越。

       5月15日,猝然而至的大雨丝毫没能阻挡住“三名”工作室全体成员求学若渴的脚步,我们冒着大雨前往金华四中、磐安中学取经学习。首先,两位负责人着重介绍了工作室的创办特色、目标定位及工作室成长的发展历程。报告虽然简短,但令学员热血沸腾,受益匪浅。让我们更加坚信“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接着,我们带着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和殷切期盼,走进了充满着智慧和灵气的多彩世界。吴小军这位具有双重角色的班主任校长,不仅是一位称职的父亲、丈夫,更是一位有着大爱精神的时代教育楷模。他的睿智和行动演绎出了一个个教育传奇,他为我们授之以方法,传之以动力,犹如一盏明灯点亮我们心中的梦想,让我们对以后的工作有了更明确的规划。

       带着崇敬与好奇,我了解到:吴小军,1991年毕业于金华师范学校,现任金师附小教育集团党总支副书记,曾参与浙江省级课题《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学会心理自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及全国课题《基于“非智力”的项目学习实践探索》的研究,前两项成果均获省政府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班级管理注重非智力因素培养和心理健康教育,已形成“知心教育”特色。

       吴校长担着班主任,兼任两个班的语文课,他的语文教学体现“平等、快乐、扎实”风格,注重日记和课外阅读指导,可谓“轻负担,高质量”。曾“送教”30多节,讲课近300场。《教育信息报》、《上海教育科研》、《金华日报》、《金华晚报》等报刊曾多次报道了他的先进事迹。

       讲座中,吴校长用浅显易懂的语言阐述了一名教师成长的历程:记录生活,了解自己的历史,知道我是谁,为了谁?一次次的教育随笔对教育教学有更深层次的思考和研究。他用一颗善感敏锐的心,在家庭和学校荡漾起一朵朵爱的涟漪,流露出一位钟情教育,心恋学生的师者情怀。

       下午的讲座来自浙江师范大学的李润洲教授,他的《研究问题的选择》报告中,更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并告诉我们要做一名“有问题”的教师。

李教授强调了研究问题的选择标准,要注重实践性,尤其是创新性。他说:“创新是研究的生命线,没有创新,研究就没有了意义。”

       一周来,几位专家教授创新的管理理念,前瞻性的教学思考,高水准的经验分享,他们崇高的教育情怀,深深地感染了我们!在充分享受心灵丰美的盛宴时,我们的工作激情愈发高昂,心中那盏希望之灯必将闪烁着更加耀眼的光芒!

       古人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作为团队负责人,要以这次学习为契机,把所学、所思、所得在行为上落地生根,笃定的履行、坚定的付诸实践,扎实的身体力行。同时还要不断创新理念,积极探索新路子,寻找新方法,做一名会思考、能思考、善思考的高效管理者。

       独行速,众行远。我们在开展工作时,不慵懒懈怠,也不急躁冒进,既要精耕细作,又要稳扎稳打,给各个层面班主任老师的个性发展,创设更为快速高效的服务平台,让“名班主任工作室”成为班主任团队教育教学管理的坚强后盾,牵手突围,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在教育之路上奋力前行!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