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王小学三年发展规划化
李国召发起了2019-12-17
0
回复
7
浏览

余王小学三年发展规划化

 一、学校基本现状分析
 褚河镇余王小学位于褚河镇余王村,学校总占地面积4150平方米,建筑面积648平方米,现有教学楼一栋,六级六班,在校生172人。专职教师9名,其中中小学一级教师4名,二级教师5名;本科学历5人,大专学历4人,学历合格率100%

办学目标:办人民满意学校为总目标

校训:尊师守纪、刻苦学习

校风: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

教风:敬业、爱生、进取、奉献

学风:惜时、乐学、勤奋、善思。

存在的问题

 1学校硬件设施不完备。尽管学校近年来一直想法设法改善教学设施、育人环境。但是由于学校是特殊时期的产物,并在2017国检时改为教学点使学校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局限,各项政策不能享受。历史原因使校园整体显得过小,教室数量如今只能满足近段的招生需求。若要进一步发展在校内已无法实施。内部设施也不够完善,缺少各类功能室。体育运动场地不达标,体育设备不够齐全。

2、学校地处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现象比较普遍,导致学校学生群体中留守儿童较多,(目前父母长年在外打工的学生33人,其他学生家长基本都是早出晚归)。这部分学生常年跟随爷爷奶奶生活,缺乏关爱从而导致学生行为习惯、个人教养方面出现严重缺陷,给学校教学工作、日常管理等方面带来很大难题。

3学校专任教师缺乏。目前学校从实际出发,还缺少有各种特长的教师,包括专业的体音美老师等。由于专任教师的缺乏,所以兼课现象非常严重,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4学校缺少领头羊。学校中市级的学科带头人,缺少引路人,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青年教师的成长速度。

二、规划的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上级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教育质量观,全面深化素质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追求教育质量,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学校,立足学校、教师、学生发展三位一体的新的制高点,励精图治,开拓创新,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品位,确保学校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三、总体目标(2018—2020)
  针对学校所处地理位置与服务所在村现状,努力把学校办成“文明、和谐”的学习型组织,大力开展养成教育,办成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社会赞誉的品牌特色学校。
  四、主要任务 
1、办学条件。学校与余王村村部相邻,学校已于村两委沟通达成共识,在新村部建成投入使用后,打通学校与原村部院墙,将村原办公楼及场地给学校使用后,将对校园布局合理调整,适当添置教学设备,增加各类功能室,改善办学条件。
2、队伍培养。积极锤炼一支“视野开阔,勤于学习,乐于奉献,肯于研究,善于反思”的现代科研型教师队伍。三年内培养学校教学骨干3人,学科带头人1-2人。
3、特色建设。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并进一步加大学生养成教育力度,加强学校德育建设,使学校的德育教育特色进一步显现,形成特色后持续发展。

4、巩固现有成果,努力提高教学成绩,在现有全镇成绩第六名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立足现有,扩大现有成果和学校规模,创人民满意学校。

  五、主要措施
  (一)重视干部队伍建设。
  和谐的领导集体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保证,得力的中层干部是校长施政的左膀右臂、科学决策的参谋智囊。加强学校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干部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学校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的职业是感触未来的职业,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教师的发展是教育改革的原动力。为了更好的落实人才强教工程,我们的主要措施是:
1、明确工作思路,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
  为了促进教师的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确立了“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以队伍建设为重点”的教学管理工作思路和“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校本培训为重点,分层要求、分类指导、名师引路、合作提高”的教师队伍建设思路,旨在引导教师在研究中学习,在反思中提高。同时,在教师群体中强化六种意识:全局意识、奉献意识、创新意识、学习意识、品牌意识、服务意识。
2、制定发展规划,引导教师确立自我发展目标
  明确的发展目标,是催人奋进的不竭动力。没有远大志向、没有人生追求的教师,也不会成为优秀的教师。因此,学校鼓励教师敢冒尖、创名牌、推好课。同时,学校针对教师年龄、学识、能力的特点,分层提出培训目标,形成“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名教师”的培养梯次,明确相应的培训内容和方法,强化过程管理,推动教师专业成长。

 (三)突出“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理念。
  以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重点,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提高教育的实效。
1、优化教师队伍:组成强有力的德育领导小组,建立更完善的德育工作管理制度,强化“全员育人、事事育人”的意识,加强班主任工作的培训,建立一支责任心强、教育方法好的班主任队伍。按照《中小学生守则》等要求,细化《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进行规范性、科学性、合理性、系统性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进一步完善各种考核评价方案,加强德育的科学管理,坚持开展争创文明礼仪标兵、争创优秀班集体等活动,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通过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学校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班级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体系

3、加强家校联合:充分认识新时期下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要发挥家长在学生思想道德、心理健康、人格培养等方面的作用,建好新型的家长学校,定期举办家庭教育专题讲座,召开家长会,努力提高家长育人的能力,为学生健康成长构建良好环境。
3、注重德育教育:积极探索新时期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方法,选准切入点,培养学生诚实、谦虚、同情、和睦、互助、友爱、守纪等基本公民道德,加强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深化群体意识、宽容意识、合作意识等,发挥赏识、激励的作用,在活动中感染,在体验中熏陶,让德育工作富有成效。
4、加强阵地建设:少先队作为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组织,要积极发挥优秀队员的作用,通过各种阵地和各种活动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有序地开展各种争优评先,引领全体少先队员积极向上,志存高远。

5、努力营造氛围:按照学校总体规划,做好校园环境改造的分步实施,努力营造整洁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让每块墙壁会说话、让每块绿地能育人。使学生在老师的教育、榜样的激励、环境的熏陶之下,健康快乐的成长! 
  (四)继续新课程改革活动
  今后,我们将继续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以教育质量为核心,以更新观念为先导,以管理创新为动力,以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为保障,以信息技术网络为平台,进一步深化改革,全面提高学校教育质量,扩大社会影响力,进而提高社会声誉,办人民满意教育。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