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医药精粹 弘扬中医药文化 从娃娃抓起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经验,是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有效载体,是维护民众健康的不竭动力。
禹州中医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一方宝土,孕育了中医世家,名医妙手,代代传承。独创的民间土方,灵丹妙药润泽着禹州人民的幸福安康。作为中医药发祥地之一的禹州、承担着中药的保护、发掘和创新本土中医药文化的历史重任。
禹州市华夏民族发祥地之一,作为全国著名的中药材集散地,历史悠久,根基深厚,冠以“禹”字号的白芷、南星、白附子、二花、禹粮石、漏芦、全虫、柏菱等十多个品种被列入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医药文化自“三皇”以来,就普遍被人类所重视,造诣很深,著作颇丰。轩辕黄帝的《黄帝内经》、唐代药王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药方》、《千金翼方》、明代朱棣的《救荒本草》等巨著千年相承。
2004年以来,《禹州医药志》、《禹州传统中药炮制》、《禹州地产药材》、《中华药王孙思邈》、《禹州中医药典》等专著不断问世,使药都禹州的中医药文化得到进一步弘扬。
中医药文化,在人类发展岁月中,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禹州作为千年药都,承载着新的历史使命,作为土生土长的禹州人,传承弘扬并不断创新中医药文化,是历史的责任,也是时代的要求。作为一名教师,有责任有义务把这一艰巨的历史重任扛起肩来,从小学生抓起,让孩子认识中药材,了解中药材,知道其药理药性及疗效,并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开拓创新,使中医药事业和中医药文化继续发扬光大。基于此,我将《传承中医药精粹,弘扬中医药文化,从娃娃抓起》作为研究课题。
课题名称:《传承中医药精粹,弘扬中医药文化,从娃娃抓起》
课题组主持人:张发奇
课题组成员:张华锋、姚国伟、刘倩倩、刘满仓、訾爱芬、许录艳、张英汁、常丽想、张丽慧。
初步计划是:根据时令节气的变化,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从医生、教师、家长、同学、网络等各种渠道了解本地的时令中药材,初步掌握它们的习性和疗效等有关知识,而后组织学生外出采收,再让学生熟知其药性、疗效、炮制、贮存等知识。学校专门建立中药库,把采收的中药材统一收纳管理,同时,定期聘请中医医生来校普及中医药知识。第三步,建立学校中药材种植基地,从种到收到制,让学生全程参与,同时与药企联合,形成产业链。让学校以药为媒,广交宾朋,发展壮大成为中小学生研学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