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一张笑脸,让每一个学生从中感到温暖。”这是教师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的法宝。一位教育家曾说过:“老师应把爱心分给每一位学生。在自己的心中应当有每个学生的欢乐和苦恼。”教师多用“爱”的甘露去滋润每个学生的心田,学生才会心甘情愿地围绕在老师的身边。而教师对学生的关爱要体现在方方面面。
首先:细微中见真情
“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这应是班主任工作最核心的问题!全班那么多学生,感冒发烧是常有的事,除了突发性的需要我亲自领着去看病买药之外,更多的时候,我会对带病坚持上课的学生给予温暖的问候。俗语说:“良言一句三冬暖”。老师一句温暖的话语,就像和煦的春风,催开学生的心灵之花,学生为此会对老师更感激、更信任、也更听老师的话。
其次,树立学生学习信心,教会学生学习。
其次:关注学生的健康发展
我们知道:中学阶段是可塑性极强的时期,他们的思想极易波动,如何让学生形成正确、良好的道德观,关键在于班主任的正确引导。
第一:教会学生“感激”。
现在的学生,由于家庭中给予的宠爱过多,身上多多少少有些“骄横”。这种“骄横”对创设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融洽和谐的教学气氛起着极大的负面影响。教会学生“感激”,让他们在成长的历程中多一些关爱,他们的人生会更精彩。
开学初,我在第一次班会上给同学们布置了一项作业,那就是:每天都在小本子上至少积累一条值得自己对老师或同学感谢的事情。然后,到月末的班会上,把记录的值得感谢的事情拿出来,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很多同学都写到:感谢同学借给自己书写工具,感谢老师辅导作业等。作为班主任,我也参加到全班同学中,并读了我积累的感谢内容:“某月某日,谢谢张云同学帮老师发作业本(他不是课代表);某月某日,自习课很安静,谢谢同学们的自觉性……”这次班会开得很成功。看来,同学们已经有了对帮助过自己的老师和同学表达谢意的意识。接下来的日子里,我继续鼓励同学们去感谢身边所有关心和帮助过自己的人和事,并且把汪国真的一首诗歌——《感谢》送给了同学们:
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这样的活动带给了我一个团结友爱、力争上游的班集体,而我的学生也在无数次的“感激”中更好地学会了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生活。
第二、 教会学生“宽容”。
同学之间,经常会发生小磨擦。有时甚至导致打架斗殴现象的发生。针对这种情况,我对全班同学进行宽容教育。
首先,教师率先垂范,宽容学生的过错。在学生出错时,教师应循循善诱,切忌与学生计较。因为他们毕竟是学生,可以说,宽容正是教师高尚道德情操及对学生一片爱心的体现。
其次,应让学生学会宽容。有一次,班里两位男生因为一张纸发生口角,班长管理无效,我了解了事情的经过后,笑着说:“一张纸起风波,自问值得不值得?同学之间重友谊,千张纸算什么?”随后我给同学们讲了“六尺巷”的故事,并告诉他们:“大家在一起读书,是一种缘分,要珍惜这份友情。同学之间难免有一些磕磕碰碰,怎么办?宽容。宽容是一种美德,它能使人心变得像海洋般宽阔。当你活到五六十岁时,回忆往事,你曾因一张纸与同学吵过架,你会作何感想呢?”那两位男生笑了,同学们也都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