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班有个 “小调皮”,他的行为 令所有老师都头疼。他每天上学的主要活动就是吃零食,随地扔垃圾,找同桌或邻桌说话、打闹,要么自言自语,要么上课自我陶醉地唱歌,偶尔安静是实在“太累”睡着了。
我们班所有任课老师第一节课就纷纷反馈,都说这个学生有问题,就连体育老师也让课代表带话,说这个学生不好好守纪律。哎,我可“真幸运”,今年班里又来一位“难缠的”!怎么办?想辙呗!
为了他,我多次猫着腰躲在教室的窗外时刻准备。我想,抓几次现行,当场进行批评教育,效果应该不会太差吧!心想,大多学生怕英语,像他这样不爱学习的学生在英语课上的表现一定不好,于是我便悄悄守在那里。课堂上,老师在讲“A、B、C……”,他果然在那里偷偷吃东西。机会来了,我一个箭步上去抓住了他,可还是晚了一步,收到的全是零食包装皮,桌斗里、地下全都是。我一看便怒火中烧,当即把他带到办公室。我拍着桌子吼道:“你为什么上课不听吃东西!”他不冷不热来一句:“我小学英语都不会,我吃东西没影响大家学习,我没说话……”。没等他说完,我手一指说道:“先站那边去!”他低着头嘟嘟囔囔站在办公室的墙边。过了一会儿,我一看他竟然自己蹲下随即坐在地上,这是什么样的学生呀!
随后,他被数学老师罚站过,也是如此,被历史老师单独叫出补过作业……其实,就连我作为班主任布置的作业也是不做,背书就更不可能了。
课余,我找到他同村的学生开始暗地里摸底,从大家口中得知,他从小家中娇惯,一直上的私立。我还听说,早些年他伯伯家曾有个儿子,在一次旅游时不幸离世,自此两家独宠一子,爷爷奶奶更是溺爱不已。
我开始尝试找他谈心,想试着走进他的心里。我从他口中得知,他的爸爸、妈妈平时工作忙,就是闲了对他也不怎么严厉,他最怕自己的姐姐,但去年已嫁出去。我问他,你有啥理想,他回应我一眼的迷离。我问他平时有什么爱好,他却微微一笑说:“我也不知道”。我本想让他体谅父母的辛苦不易,他却说他爸爸妈妈工作很轻松不用出力。没办法我只好拿历史说事,先说三国里刘备的儿子“刘阿斗”,再举其他末代皇帝,希望他能为了守住父母留下的家业而努力。我心里知道,这肯定是没有效果的。
果然,在新学期第四周,周一由于睡觉未影响他人,叫到办公室批评教育;周二英语老师说他上课隔着过道解邻桌的鞋带,要求见家长批评教育,家长很配合,也批评教育了他;周三地理老师说他上课拉着同桌让人家听他说,再次叫家长说明情况,再次批评教育;周四数学老师把他带到办公室说他上课又与他人拉扯,还咬人家的耳朵。我一下子就控制不住了,第三次叫来家长。这次是他的妈妈来了,他的妈妈说道:“洋娃,你现在怎么成这样了,你在小学上私立学校的时候也没这么多事,老师也没总叫家长,你这是咋回事?”他一边说,还一边看看手机,回着短信。我终于还是没控制住,狠狠地拍了一下桌子,桌边的饭碗都被震掉了,办公室里一下子空气都凝固了,我脱口而出发泄着自己的情绪,怒吼着。我还气冲冲地拿出了七个课代表违纪记录本,纪律委员的记录本、班长的记录本拍在办公室的桌子上,一本一本的指给家长看。家长这才惊讶地看着我说:“老师,你别生气了,在家我也没少说他,你看他真不争气。”我平复了一下心情说:“你们上班为了什么?不还是为了孩子。若孩子不好好学习,你赚再多的钱够他花一辈子吗?你们还能照顾他一辈子?希望你们多抽出时间关注自己的孩子。”此时,他的妈妈陷入了沉思,当即向我保证以后不再溺爱孩子。我又特意补充道:“家庭成员也要观点一致。”
第二天,他来了,上午还行,下午就又坚持不住了。
在以后的三周里,他每周在班会上班干部作总结时都是违纪次数最多,曾有过五天被记违纪次数21次的记录,按同学们制定的班规应请家长带回批评教育、自我反省。这次,他姐姐来了,我第一次见他害怕地哭了,还口口声声保证以后听老师的话,按时完成作业,上课不捣乱。看到他哭了,我又有点心疼,可班规定了就得执行,全班人都看着呢!我想,这次应该行了吧!
谁知,他返校之后,好了半天就又坚持不住了。我此时就在想,叫家长配合的方法也不行,还得另觅它方。
在他这次返校后的第一周,我正在办公室备课,他突然出现了,身后还跟着我们班的一个特殊生(生活不能自理),他附耳过来小声说:“老师,他可能尿裤子了,得请假换衣服”。我说:“你怎么知道的,你们两个又不是同桌?”“我一扭脸看见他夹着腿,衣服好像有点湿,我悄悄跟老师说了,老师让我带他来见你。”我当时就在想,他还真细心,没认真听课还歪打正着了。随后,我联系了家长妥善解决了这件事。我又叮嘱他和班里知道的几个人要严守秘密,要做到“班丑不可外扬”,做到保护同学自尊心。他们居然都做到了。
又是一次上课,他再次带着这个邻桌来了,我一看就明白了。打电话,联系家长,妥善解决。他却站在那里似乎有话要说。我问道:“你还有事吗?”他低着头偷偷看了我一眼,小声说:“我带他出来的时候没请假,你能不能跟上课的老师解释一下。我保证这次谁都不知道!”我细细地端详着他,看起来也没那么淘气,他有着一颗善良的心。我说:“你做得对,你很细心,这件事再次被你恰当地解决了,你帮了我的大忙,我要表扬你,我要在咱们班班会上表扬你,我还要在咱班家长群里表扬你,我陪你进班,我给上课的老师解释。”
陪他进班后,我回到办公室在我的记录本上写了他处理此事所体现的三条有点:1.关心同学;2.热心助人;3.善于处理突发事件。随即,我在我们班家长群里公开表扬我们班曾经的“小淘气”,并且列出了他身上的这三大优点
第二天,我在班门口等到了他,我问他是否受到家长的表扬,他说家长看到了群里的表扬,夸他有进步。岂止是他的家长夸呀,群里的家长大多也都听说了我们昔日的“小淘气”的所作所为,见到群里的表扬,都在为他的进步而高兴,纷纷发微信鼓励。看他满脸的得意,我说:“是不是第一次被表扬啊?我可是说到做到,我还有下一步,我还要在班会上表扬你,你可要好好表现呀!”
又是班会时间,我在班会上再次表扬了他,他第一次害羞地脸红了,同学们也都头来赞赏的眼光。他果然没让我失望,这一次,班里违纪次数最多的不是他。
我在想,我也曾多次在文章中或报告中听到过那些名师是如何用赞赏的眼光,用一颗赤诚的热心去感染那些曾经顽皮的孩子,也常听人说“用放大镜”去找一个人的优点,抓住它,并以此来激励孩子,我打心底从没完全信过。但是,今天我要说:“我信”!我不由得想起了上海培训时给我们上课的罗松主任说的一句话“百闻不如一见,一见不如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