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云:“蓬生乱麻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由此可见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大。我们最早接触的环境便是我们温馨可爱的家,家庭教育也是我们最早接触的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对我们的影响最为深远,被誉为我们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家长也是教育者。
我班学生屠小硕,原来学习成绩在班里三十多名,后来退到班级47名。该生上课爱做小动作,爱与他人小声说话,不按时完成作业,不按时完成背诵任务,无故旷课。有不想上学的念头,好在家长不大支持。他被所有任课老师公认为是我班课堂纪律最差的一名学生。他曾多次无故旷课,并由家长送至学校。一次周末,屠小硕在我们班建的QQ群里发了一条信息:“心情不好,不想上学”。向来孩子们周末在群里“玩闹”我是不做干预的,除非是发现同学间闹矛盾想组织打架或发现有早恋苗头,发现有挑拨是非等情况的时候,我会单独联系该生,预以疏导,这也是我加入我班学生群的前提和初衷。对屠小硕在群里的这句话我当时确实也没当回事,当时群里也没人关注,只是同学们在群聊谁的作业完成了,谁的未完成,抱怨作业太多。周一上午,我跟往常一样,7:30准时出现在教室,到预备都没见屠小硕来,我就想起了周末我们班QQ群里的那条信息。我随即就与该生的妈妈取得了联系,确定该生在家,不存在安全隐患。接着,我向家长询问学生不到校上课原因,他妈妈说:“这孩子太气人了,周末带他进城想给他买身衣服,有一件他相中了,我没给他买,结果就赌气不上了。”我劝解家长说:“孩子相中那件衣服是因为喜欢,你当时不买肯定也有原因,到家话说开不就行了,别说气话,好好沟通,然后送来学校我再劝说劝说。”一天过去了仍杳无音信,我又联系了该生的爸爸,他爸爸说自己不在家不了解情况,并且说孩子这么小不上学干啥,一定会让他回校上课。周三早上,我用微信告知屠小硕的爸爸和妈妈孩子仍没来上课,来校请家长一定陪同并说明情况,半天也没人回信。根据以往的经验,我猜测应该是屠小硕的家长在家里又“吵架了”,也赌气谁都不管。要不孩子跟谁学的赌气呢!在以前的接触中我了解到,在屠某的家中对他的教育一直都是观点不一,各有立场,该生的妈妈是一切以学习为主,是“严厉”的一方;该生的爸爸,总嫌妈妈对孩子太严,整天对孩子没个好脸色,看孩子哪儿都不顺,是“顺其自然”的一方;该生的爷爷则是屠某“遮风避雨”的港湾,只要爸爸不在家,妈妈一批评,立马回老家找爷爷,坚持到爸爸回来,欣赏“爸妈大战”,享受爷爷训斥妈妈是想把他这好孙子给“逼成傻子”。不用说,这次又是与妈妈争执赌气后就一直躲在爷爷那儿边玩手机边等待爸爸,等待“一场针对妈妈的家庭批斗”。晚上,我再次拨通屠小硕爸爸的电话,电话里屠小硕的爸爸声称自己刚到家不久,孩子不是故意旷课,而是生病了,这几天一直在爷爷那里打点滴,第二天他就会带着孩子来上课。家长居然替孩子圆谎!周四上午,屠某的爸爸果然在上午预备铃响起时带着他来学校,该生低着头一言不发,双目下垂,面无表情,这不明摆着是被强迫来的。谈到旷课原因,屠小硕倒没接腔,只是看了他爸爸一眼,他爸爸顿了一下说是屠小硕生病了一直在家打点滴。同一个孩子,两个家长两种说辞,我该相信谁呢?相信那种说辞呢?我无奈看向学生,他一脸的漠然,我觉得应该是爸爸说了谎,怕我因孩子旷课而生气,怕不让孩子进班,毕竟前几次有爸爸签名的保证还在呢!据我分析,妈妈说的也不是全部原因,应该是买衣服是导火索,不想上学是孩子早就有的念头。
对于这个学生,我感到很惋惜。他是一个外表阳光,穿着前卫,头脑灵活的的孩子。他之所以出现这些情况,我认为跟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首先,该生爷爷隔代亲的过于溺爱害了他;其次,该生爸爸的不作为,所谓“顺其自然”的教育思想害了他;第三,家庭成员之间缺少理解和沟通,观点不一,立场不同害了他;第四,父母的行为习惯影响了他,如“赌气、玩手机”等。
而我们班的学生任小凯则不同。任小凯在新学期,成绩是班里的第18名,由于患有鼻炎,一直频繁请假,成绩直线下降到班级35名左右。在此期间,我多次打电话向家长询问任某的鼻炎治疗进展,并且就该生的成绩状况跟家长进行了沟通。最后,决定该生晚自习放学后由家长带回理疗,早自习按时送回上课,尽量不请假,不耽误上课。一段时间后,家长打电话说任小凯的鼻炎经医生复查已无大碍,以后可以正常上课了。可是,长期养成的习惯促使他经常中午以忘拿药为由请假逃避中午老师的作业检查。发现此端倪,我再批假都先联系家长,果然次数锐减。一天中午放学,任小凯又向我请假,说自己的药又忘拿了,我打电话家长没接,天又下起了雨,怕天气转凉鼻炎再犯我就给他批了假,一边嘱咐他下雨路滑骑车小心,一边嘱咐他按时返校上课。人刚出校,家长就回拨了电话。我简单说明情况后家长说任小凯回家家也没人,中午也没饭吃,他妈妈说一会就到,这次非得制止任小凯丢三忘四爱请假的毛病不可。果然,15分钟后,家长就到了,家长刚从工地回来,也给孩子买了饭。没多久任某进班了,我第一时间把他叫到办公室,他看到妈妈非常惊讶。任母很平静的说:“还没吃饭吧,赶紧趁热吃吧。”说着,就拿出怀里抱着的不锈钢暖瓶,快速的拧开盖子,倒出饺子,饺子冒着热气就递给了任某。此时已是下午一点,我想,任小凯的爸爸、妈妈也一定没吃饭,若任小凯还懂事,他一定是吃不下的,内心一定是五味杂陈的。因为他穿的是薄袄,而妈妈呢?果然他低下了头,抽泣起来。此时,任母也忍不住哭了起来,语重心长的说:“孩儿呀,你咋又请假哩?咋不记好带齐自己的东西呢?你真的是忘带药了?”······此情此景,让我忍不住扭过头去,鼻子也是酸酸的。我拍拍他的肩膀说:“你看看妈妈的工作衣多单薄,干的活能不累吗?你看看这满身的尘土能不脏么?做儿子的不心疼么?你不明白爸爸妈妈的心意吗?你不努力学习,不辜负爸爸妈妈对你的期望与付出吗?”任小凯的泪水再次夺眶而出,当时就承认了错误,并保证一定不让爸爸妈妈失望,不让老师失望。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任小凯的确在践行着自己的承诺。他的变化不仅引起了任课老师的注意,更是成为了我班学生中成绩“逆袭”的榜样。后来,我听说她的妈妈为了孩子的学习,竟然在学校附近租房住了下来,这样既保证了任某的学习时间,又保证了任小凯鼻炎后期的巩固治疗,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呐!”
任小凯之所以有这样的变化,与家长无私的爱和正确的家庭教育是密不可分的。首先,任小凯的父母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的精神一直在影响着他;其次,任小凯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配合是默契的,观点是一致的;第三,任小凯的家长对学校的老师是尊重的,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是配合的;第四,任父、任母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
这两个孩子,同样在我们班,接受同样老师的教育,为什么他们之间会有这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当然不能都归因于家庭教育,但家庭教育肯定是一个重要因素。由此看来,如果没有合格的家长,就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而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就没有完整的优质教育。只有班主任和学生家长形成教育合力,教育才会取得真正的效果。
所以,我认为:家长也是教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