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个家长来找我,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诉说着他儿子的事迹。
我是一个单亲妈妈,很小他就没了爸爸,为了给她一份我完整的爱,我一直没有再婚。总觉得他可怜,害怕他吃的不好,穿的不好,受同学嘲笑,欺负他没有爸爸,再加上我本来也是个好强的女人,不想让孩子低人一等,别的孩子有的,我的孩子也得有,别的孩子没有的,只要对孩子好,我也会想办法让他拥有。
可是这些都是需要金钱支撑的,我又没办法去远的地方,干那种挣钱多的工作,只能在家附近做工,闲暇时间,再做些手工活,既陪了孩子也挣了钱。
就这样我们一天天地走到现在,这期间的苦,你是不能体会的。(说到这里,妈妈更是泣不成声。)但是我们母子很快乐,每天他都会跟我说学校有趣的事,孩子也很争气,学习成绩一直不错。
可是前不久开始,每天他见到我就像见到仇人一样,不跟我多说一句话,有事说事,没事就把自己锁在屋里。
最近却越发过分,跟我说话跟吵架似的,问我要钱,我稍有犹豫,或是问他钱干什么用,他就恶言相对,说我不舍得给他钱花。放学进家看到饭菜不如意,摔了筷子就哐铛锁门进屋,无论我怎么叫都不理。
老师,这样的事太多,我该怎么办?我全部心血都在他身上,现在我该怎么办?
听到这里,我很同情她的遭遇,很气愤,我班里怎么会有这么品德败坏,不知感恩的学生,立马就想抓着这个学生狠狠地揍一顿,质问他为什么这么对待自己母亲。
可是教育者的理智让我冷静下来,多问了面前哭成泪人的妈妈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你儿子去过你工作的小作坊吗?
妈妈回答:没有,那地方又脏又乱,让他去干嘛吖?再说,带他去也没啥事吖,他又不能替我做工,还耽误他学习时间。
我回答:就是那地方如此的脏乱,才让你的孩子去看,让他知道他妈妈是怎样在辛苦供养他。你咬着牙流着泪承担起生活的重担,其实给孩子撑起的是一个真空的世界,一个虚假的世界,你隐去了生活的真相,隐去了自己的心酸和无助,给孩子一个“强大”的你,当他习惯了你的强大,对你的付出就会视为理所当然,麻木不仁。可是有一天你满足不了他无休止地索取后,对你可能就只剩下恨了。
第二个问题:你有让孩子帮你做过家务,或者自己洗自已衣服吗?
妈妈回答:做家务没用过他,反正家里就我们俩,也没多少家务。他刚懂事的时候试着自己洗过袜子,后来我一是怕他洗不干净,二是怕耽误他学习时间,就不再让他洗了。
我的回答:你的孩子是健康的,独立的,你所谓的“爱”剥夺了他成长的权利。弗洛伊德曾经说过,:“成长的主要动力,来自和父母的分离。”你毫无界限的付出,毫无限制的“保护”,让他对你不会有丝毫的反哺感恩。相反,有朝一日,你老了,他还会嫌弃你不能再为他做任何事,甚至嫌弃你是个累赘都有可能。现在嫌你饭菜不合口,才是刚刚开始。
第三个问题:你为什么会对孩子有“愧疚,可怜”之心?你的孩子知道你的这个心理吗?
妈妈回答:他没了爸爸,难道不可怜吗?我没有给他一个完整的家,一个更优越的生活环境,我觉得对不起他。
我的回答:孩子他妈,他是你十月怀胎,带到这个世界上的,没有你,他连来到这个世界的机会都没有。生活再艰难,你没有放弃他,让他健康地活到现在,并让他受教育。你怎么对不起他了?难道你给他豪车接送,给他别墅住,给他名牌衣服穿,才是对的起他?你所谓的“对不起他”从何谈起?他是没有爸爸,但是他得到了比别人更多的母爱,没有为交不起学费而幼年去打工,想买的东西基本你也都满足了,怎么就“可怜”了?
所以,孩子的妈妈,你的孩子,我的学生,现在真的很过分,我很恼火,我会说教他,慢慢地帮他改正自己的价值观,道德观,你放心,我会很认真的对待这件事。但是我也希望你认真地想想我说的话,改变自己的态度。俗话说,“慈母多败儿”,该对孩子狠的时候是一定要狠的。你的无私,换来的是孩子的自私,你的坚强,换来的是孩子的冷漠。孩子能做的家务就让他做,你心里苦的时候,想哭就不要躲着孩子哭,让他知道妈妈的不容易,学会认知,学会感恩,总有一天会好的。
同时,我也相对所有的家长朋友说,尽自己所能,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生活,不让孩子受丁点的苦,是每个家长的心愿。但是,当我们付出有形的东西越多,就越容易忽略无形的东西。帮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才是父母付出的重点所在。我们做父母的,要懂得示弱、有条件、有原则地付出,教育出懂得感恩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