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素材的巧备与妙用
考场作文最怕无米下锅。抓耳挠腮,无话可说,情急之下,东拉西扯,文章写得像一团乱麻,阅卷老师看得头皮发麻。何以解忧?支招如下。
(一) 回归课文,就地取材
高中教材的材料浩如烟海。当我们拿到作文题目,确定立意之后,立即回忆一下学习过的课文,可以从这座“金山”中淘取你所需要的写作素材。
然而问题在于很多同学在考场上却无法回忆起自己所需的材料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建议同学们在考前对教材加以整理,理出头绪,以便记忆。如下表格,供同学们参考使用。(表格内我们举出了六例供考生们模拟,仿此将课文中需整理的材料整理到位)
课本中高考作文写作素材分类整理一览表
编号 |
用材方向 |
材 料 |
||||
名 称 |
人 物 |
时 间 |
地 点 |
事 件 |
||
1 |
爱国 |
《纪念刘和珍君》 |
刘和珍 |
1926.3.18 |
北京执 政府前 |
刘和珍为国捐躯 |
2 |
亲情 |
《陈情表》 |
李密 |
晋朝 |
自己的家 |
为侍候祖母而辞官 |
3 |
尊重生命 |
《囚绿记》 |
陆蠡 |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
北京 |
尊重常青藤自由生长 |
4 |
珍惜机会 |
《鸿门宴》 |
项羽 |
汉代 |
鸿门 |
项羽坐失杀掉刘邦、争取成功的机会 |
5 |
抗争命运 |
《老人与海》 |
桑地 亚哥 |
无 |
无 |
与鲨鱼战斗了三天三夜而不愿放弃成功的机会 |
6 |
持之以恒 |
《劝学》 |
荀子 |
汉代 |
无 |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
…. |
|
|
|
|
|
|
在整理的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课文本身的内容可以作为素材外,老师介绍的作者、写作背景等都可以成为素材。例如苏洵,有言“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可以作为“发愤”“大器晚成”之类的作文素材;再如《谏太宗十思疏》背景介绍中唐太宗的“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就可以作为“加强个人修养”的素材,等等。
每篇课文后的小资料也是作文写作的很好的素材,例如《咬文嚼字》一文后的《“推敲”的来历》《王安石推敲诗句》等,都可以分类整理入表。
(二) 面向沸腾生活,引进时代的“活水”
生活是作文素材无尽的宝藏。社会热点往往容易转化为作文的亮点。
如今的社会发展变化极快,传媒技术高度发达,每天都有大量的崭新材料灌入我们的耳目,但为什么一些考生还仍然觉得无“新”材料可写呢?那是因为考生们的精力都集中在了学习上,众多的有效信息都成了过眼的烟云,过则过己,过后便烟消云散,变为一片空白,如今我们要做的工作是,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来填补这片空白?有效的方法莫过于“分类整理加强记忆”的方法了。(表格内我们已经填写了10个例子供考生模拟,以此整理“时代活水”类素材)
“时代活水”类高考作文写作素材分类整理一览表
序号 |
用材方向 |
材 料 |
||||
人 物 |
时 间 |
地 点 |
事 件 |
|||
1 |
民族脊梁 |
感 动 中 国 十 大 人 物 |
钱学森 |
2007 |
科研阵地 |
贡献卓绝, 淡泊名利 |
2 |
天地英雄 |
李剑英 |
2007年 |
农舍上空 |
保民安危,舍生取义 |
|
3 |
树仁立德 |
钟期荣 |
2007年 |
繁华香港 |
抛家舍业,投身教育 |
|
4 |
义无反顾 |
孟祥斌 |
2007年 |
通济桥上 |
舍己救人,仁者无悔 |
|
5 |
心灵强者 |
李丽 |
2007年 |
困难之地 |
身残志坚,播撒爱心 |
|
6 |
真爱无疆 |
罗映珍 |
2007年 |
病榻之旁 |
不离不弃,忠贞不渝 |
|
7 |
人生如炬 |
闵恩泽 |
2007年 |
实验室里 |
燃烧自己,献身科技 |
|
8 |
…… |
…… |
…… |
…… |
…… |
|
9 |
|
|
|
|
|
|
10 |
|
|
|
|
|
|
11 |
人间真情 |
全国人民 |
2008.8.8 |
南方各省 |
重大雪灾,抢险救援 |
|
12 |
众志成城 |
海内外同胞 |
2008.5.12 |
四川等地 |
汶川地震,万众一心 |
|
13 |
走向世界 |
各族人民 |
2008年春节 |
祖国南方 |
迎接奥运,走向强盛 |
|
14 |
|
|
|
|
|
|
… |
|
|
|
|
|
时代热点是一座无穷无尽的材料库,考生们在整理这类材料时,应挑选那些最典型的、最动人的材料,整理入表后,反复阅读,储入大脑,写高考作文时从中挑选便能使材料“耳目一新”了。 “发展等级”中要求的“选材新颖”,即可做到 ,使文章锦上添花,从选材的角度拿取“发展等级”的高分。
(三) 激活心灵感受,让你的材料“唯我独有”
尽管从时代中积聚活水可以避免材料“老套”的问题,但这些材料还都是一些公众材料,你有别人也可能有,材料虽然新,但仍然难免与别人撞车,倘若撞车过多,在阅卷老师那里仍然难免有“老套”之感。因此要真正解决材料新颖的问题,只有让材料具有“唯我独有”的特征才可以做到。自我的才是独特的,打开心灵的宝库,即可“我行我秀”。
“唯我独有”类高考作文写作素材分类整理一览表
序 号 |
问 题 |
回 答 |
1 |
我最想探索的一个问题是 |
|
2 |
我反复思考过的一个问题是 |
|
3 |
我最困惑的一个问题是 |
|
4 |
给我启迪的一种生活现象是 |
|
5 |
促我深思的一种生活现象是 |
|
6 |
促我幻想的一种生活现象是 |
|
7 |
催我奋发的一件事情是 |
|
8 |
让我流泪的一件事情是 |
|
9 |
留给我深刻印象的一个人是 |
|
10 |
令我最喜(敬)的一个人物是 |
|
11 |
打开我心窗的一篇文章是 |
|
12 |
喜、怒、哀、乐四种情感,我印象最深的一种情感是 |
|
13 |
我用什么观点判断人和事 |
|
14 |
一个令我心醉的情境 |
|
15 |
……… |
|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不是我们的生活太单调,不是生活提供不了写作素材,而是很多很好的写作素材在不经意间就被我们尘封在记忆的深处了。为唤醒这些沉睡的记忆,掘取这些“唯我独有”的素材,我们设计了以上十四个问题,也许你无法全部回答,也许你不但能全部回答,但它可能还触动了你其他方面的记忆,那就请你按照这样一种思路进行整理吧,它一定会是你高考作文写作素材中的最宝贵的一笔材料。
(四) 胆大还要心细,勿入材料“雷区”
高考是国考,是国家为选拔优秀人才而举办的国家级考试,因此高考作文的写作不能等同于一般的文学创作,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其写作材料受到很多限制,有很多材料是不能写进高考作文中去的,这些材料我们称之为“雷区材料”。
高考作文“雷区材料”分类表
类 别 |
种 类 |
具 体 内 容 |
禁 用 材 料 |
1、早恋 |
①赞成中学生可以早恋 ②讲述早恋的故事 |
2、涮伟人 |
①开伟人的玩笑 ②改编伟人的故事 |
|
3、无厘头 |
①采用无厘头文化的语言风格 ②采用无厘头文化的观点 |
|
4、假科幻 |
貌似科幻,实际上瞎扯一通,没有逻辑感 |
|
5、QQ版 |
①采用QQ式语言风格②采用QQ式的思维方式 |
|
6、消极现 |
①悲观厌世 ②假“陶渊明”③观点反动 |
|
慎 用 材 料 |
7、网络类 |
①采用网络式的思维方式 ②使用网络语言词汇 |
8、世俗类 |
①采用世俗功利的观点 ②使用粗俗的语言 |
|
9、星级类 |
①使用歌星、球星等作例子 ②讲述“星”级人物轶事 |
|
10、非主流 |
①提出非主流的观点 ②故作“惊人之语” |
|
11、足球热 |
①动辄足球明星 ②热衷于足球评论 |
|
12、假新编 |
①重新改编名著 ②重新改造名著中的文学形象 |
|
13、空大事 |
①拿时政大事说事 ②空喊口号,不说真话 |
|
14、忤教育 |
①拿教师开涮 ②对教师或教育提出异议 |
“禁用材料”无须过多解释,高考作文中绝对不要涉猎。“慎用材料”就是危险性极大的材料,使用它如同食用河豚,须格外小心,弄之不好,就引爆地雷,作文将会全军覆没,或者说得极低分可能性极大。
表中所列14类材料属“雷区材料”,在高考作文中能够避免使用,就尽可能避免使用,以确保高考作文拿到一个基本的分数——45分至50分。
(五) 随机应变,活用各种材料
在考试前,有些同学按照上面的提示做了充分的准备,但到了考场拿到题目一看,发现自己所储备的材料都对不上号,这时不但懊悔考前不该听信老师的话,花那么多的时间去准备材料,而且因准备不到位而心慌意乱,因慌乱而急躁,因急躁而无法成文。
其实,这种情况真的发生了, 大可不必“慌乱”,可以按照如下方法进行选材构思。
首先要善于对所准备的材料进行“改造”。材料只是材料,这就如同一只鸭子,在没下锅前,对它是有很多种做法的,可以做成烤鸭、酱鸭、腊酱或咸水鸭,也可以炖成老鸭汤。写作材料也是这样,一个材料也可以用在表达不同主题的文章里,例如“河南农民李学升舍命救少年”的材料,我们可以用在表现“呼唤人间真情”主题的文章里,也可以用在表现“加强个人道德修养”主题的文章里,又可以用在表现“人性美”的文章里,还可以用在“赞美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文章里。正因为大多数素材都具有这样的特性,所以我们就可以对所准备的材料随机应变的灵活运用,拿来为我所用,切不可过分拘泥于准备时自己设计的“用材方向”上。
我们这里所说的“改造”,除了上述材料的多义性可从各个侧面灵活多变地进行使用外,另一层含义则是“改头换面”,把原材料剔除掉一部分,再添加一部分,使其更符合文章的要求。“改头换面”的材料只能是“自己的”材料,像教材中的材料、时代活水方面的材料不能使用此法。
在已准备的材料中搜寻不到可“改造的”材料,也不要着急,考生可按照“教材中的”“时政中的”“自己生活中的”三个维度慢慢回忆,冷静搜寻,就一定能找到可选用的材料。一些考生之所以觉得无材料可写,不是大脑中真的无材可写,而是因为找不到思考回忆的路径,大脑进入不了程序,思维处在混乱状态,短时间内无法唤起大脑中沉睡的记忆,因唤不起记忆而慌乱,因慌乱更回忆不起来,于是就找不到可用的材料了。所以只要按照上述三个纬度去思考,让大脑进入程序逐项逐个去搜寻,就一定能唤醒沉睡的记忆,找到适合题目的材料,从容不迫地写出好的考场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