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三美”赏析
苏晓菊发起了2019-07-24
0
回复
12
浏览

《散步》“三美”赏析

               禹州市褚河镇阁街学校  苏晓菊

《散步》这篇文章,是我去年参加赛课时,我特意选的一篇,第一次读这篇文章时,我被这个幸福的家庭深深吸引,一家三代人漫步在南方初春的田野中,人与自然的和谐温馨使画面很唯美,读过之后精神深受洗礼!

一 画面美

文中写景的段落不多,却处处展示着,生命之美!画面之美!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这段话通过初春田野景色的描绘,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机,暗示熬过了严冬的母亲将会获得新的活力。

文句中流露出春的气息,春的生机,是对自然的放歌!是对生命的热爱!

她的眼睛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这句话描绘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揭示了小路有意思的内涵,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展现了母亲充分理解孙儿愿望的内心世界。

这不仅是奶奶疼爱孙子,更是老人对生活的向往与珍爱!

二 语言美

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这是本文语言精美的主要成分。

例如:有的浓,有的淡。

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第一读的时候是不由自主的笑了笑,为小家伙的聪颖,机灵。

再次读的时候,我感受更多的是:生命的轮回,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生命之美,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写出了生活的真实,老人一生坎坷,想走平顺的大路,孩子对世界充满好奇,想走“探险”的小路。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写出了人到中年对生活,对家庭的责任!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用“高大”对“幼小”,“轻”对“重”表现肩头责任之重!

事物都是成双成对的,把两个方面集中在一起说,力求把句子写得整齐一点,就可以构成这样对称的句子。对称的句子有对称美,互相映衬,很有情趣。

三 感情美

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一切都取决于我,在矛盾冲突中,我的责任重大,我必须做出决定:走大路,因为我陪伴孩子的时日还长…… “唯母命是从,没有把儿子当小太阳宠着,写出尊老爱幼的可贵!

对母亲的孝敬,出于良心。可以深切地感受到的善良。这一家人如此和美,妻贤子孝,也是一个家庭良好家风的传承!读后心中倍感温暖,也觉佩服!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含义深刻.它以轻衬重,突出了尊老爱幼的重大意义,还写出了中年人已意识到自己责任的重大,正在继承和发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谱写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新篇章。

从字面上看,这是形容他们走得慢,走的小心,走的是小路,其实作者对于这个形象赋予象征意义——中年人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

这是初春田野的画面之美,这也是生命的轮回之美,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散步》美在画面,美在句式,美在情感!!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