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自娟:水因相荡而生涟漪,石因相击而发灵光
孙彩敏发起了2019-06-18
0
回复
10
浏览

水因相荡而生涟漪,石因相击而发灵光

徐自娟

    “水本无华,相荡乃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

    3月27日,春日明媚,应韩城中心学校的真诚邀请,我们孙彩敏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前去韩城,与兄弟学校的语文人切磋交流,以期共同提高。

    韩城中心学校印象:校园的假山流水、小亭,给人一种典雅美;散布校园各处的标语,简短有力,给人一种鼓舞美;表彰的期末考试教学标兵,给人一种奋进美。

    亲切愉快的见面会:韩城中心学校的包校长对工作室成员的到来表示了诚挚的欢迎和感谢。

    夏都中心学校张清旭校长讲话:对于张校长来说,今日之行算是故地重游了,他幽默风趣的讲话中诗句连连,让我们了解了韩城学校的发展史。他表达了工作室成员的心声:今日的送课既是交流又是学习,希望大家通过今日的切磋交流,个人专业素养提高,语文教学成绩提高。

    工作室主持人孙彩敏老师:感谢两校领导为痴爱语文的语文人搭建了今日互动交流的平台,介绍工作室成员。

    韩城中心学校副校长陈建超介绍了今天活动的三个议程。

议程一:工作室成员李颖霞、杨芳芳老师做课。

议程二:韩城中心学校交流语文备考经验。

议程三:工作室主持人孙彩敏老师“阅读教学”微讲座。

    第一位授课的是夏都中心学校的李颖霞老师,她今天执教的是《社戏》。这是一篇老课文,但她的教学设计却让人眼前一亮!

    她的导入由“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开始, 一句话抓住了本节课的核心,引开来本节课的三个语文活动:品味乐事美、品析人情美、赏读景色美。

    三个语文活动的设计简约却不简单。 活动一品味乐事美,李老师让学生带着问题速读课文,即使是在公开课上也给学生安安静静读书思考的时间。在李老师循循善诱的引导下,同学们深一层理解了课文内容。李老师把中招常考题型及答题格式融于平时的课文的教学中:如分析写戏前波折有何作用? 活动二品析人情美,由亲情美—友情美—人性美,引发学生跳读课文层层深入。给学生写句子的格式来品析人物形象,在让学生在课堂中动笔,进行“微写作”的练习。 活动三赏读景色美,李老师引领学生透彻理解品悟了那夜的戏美、那夜的豆美、那里的人情美令“我”难以忘怀,前面两个活动做足了铺垫。教给学生赏析句子的方法,再来赏读语文教学中难啃的“骨头”景色美。

    课堂在颖霞老师缓缓的唯美的话语中结束,本节课的教学如《社戏》本文,美似层峰,赏之不尽;情似醇酒,意味深长。

    第二位授课的是夏都中心学校的杨芳芳老师,她今天执教的是一节作文课:学用“五笔”构思方法写好一次经历。这是工作室模仿创新余映潮老师作文教学的一个新尝试,为杨芳芳老师的勇气点个赞。

    课堂以学生写作中常出现的问题开始。

    作文警语:再好的事件,再好的故事,再好的经历,用平板的单调的结构来加以表现,都只会是材料上的浪费。

    本节课一共设计三个教学活动:品读美文, 思悟写法;范文研读,体会写法;课堂练笔,学以致用。  活动一,方芳老师以学过的课文《散步》为例,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写作文时可以借鉴的手法或者技巧。老师给出“知识卡片:常见的写法。让学生有据可依,从而悟出写法一,二,三。批注、识记”五笔“构思法。 活动二,一篇文章不足以让学生悟透“五笔“构思法,于是方芳老师又让学生用”五笔“的方法继续分析三篇文章。为下个环节中学以致用,修改自己的习作做足了准备。 活动三,实践出真知,此环节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学生读自己的习作,方芳老师肯定学生写的好的地方,指出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课下需要补充的内容。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常常令语文老师觉得难以下手。方芳老师今天的成功尝试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1、教师要从阅读教材中提炼出精巧实用的句、段、篇的写作形式。

 2、教师要收集、整理、收藏大量的范文并欣赏其精妙之处。

 3、教师要能从文体的角度,对写作技法进行综合的研究。

 4、教师在写作过程中的不同环节对学生进行细致的指导。

    陈建超校长评课:陈校长是此次活动的邀请人,他看待问题全面,见解独到,幽默的话语中透着犀利。他听课多认真,两节课中分别提问了多少个同学,他都统计在策。评课也是得点个赞!

    评颖霞老师《社戏》:课堂设计流程简约,结构明晰,老师驾驭教材的能力特别强。让学生做批注伴随整个课堂中,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在课堂中都得以锻炼。老师对学生鼓励性的言语彰显了老师的素养之深,提问学生好中差都有,涉及面之广。

    评方芳老师《“五笔”构思法》:杨老师结合三个文本别具一格的去引导学生分析“五笔构思法”,这样的作文习作课让人耳目一新。老师亲和力非常强,课堂中鼓励性的语言多。语言课堂中给足学生时间分享自己的习作,杨老师给与学生作文的点评非常到位。

    韩城中心学校九年级语文组组长赵彦红老师分享中招语文备考经验: 1、指出语文学科面临的尴尬现状:一方面是“得语文者得天下“语文的地位提高,一方面是学生对语文的重视远远低于数理化,语文成绩的提高又源于长期的积累,不是一蹴而就的。深有同感呀! 2、指出学好教材的重要性,即使九年级了,也不会为赶进度而草草结束课本的学习。立足于课堂,充分用好课文中的例子,认真钻研教材。 3、复习时间的安排:3—4重基础;4—5重阅读(现代文、古诗文阅读);5—6重考查。 4、古诗词分类背诵默写,早读时间人人过关;每周一定要有周记、作文的写作练习。名著的积累,采用学生间分享的办法。

    感谢彦红姐毫无保留的分享,拿出来的是满满的干货啊!

    工作室主持人孙彩敏老师“阅读教学“微讲座:孙老师在分享余映潮老师课例《老王》《中考作文达标的一种基本训练》中,深入浅出的讲述了余映潮老师“主问题,板块式,诗意手法”的阅读教学理念,追求简明、实用、高效、雅致的课堂教学设计。再次向语文人明确了共同努力的方向:钻研教材的能力和设计活动的能力。

    钻研教材的能力: 1、用“详写教案法”提升教学设计的能力;2、用“优化细节法”提升课堂教学的能力;3、用“积累范例法”提升精深指导的能力;4、用“分类提炼法”提升试题研究的能力;5、用“专项研究法”提升积累资料的能力。

    设计活动的能力:设计教学活动要基于教会学生10个学会—学会质疑、学会微写、学会朗读、学会摘抄、学会批注、学会整理、学会比较、学会发现、学会提取、学会横联。

    “水本无华,相荡乃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语文教学的交流结束了,但共同学习成长的道路还很长,愿我们这次的交流分享,能够在我们的教育生活中生涟漪,发灵光。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