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彩敏:平淡的生活,也需要仪式感
孙彩敏发起了2019-06-18
0
回复
10
浏览

平淡的生活,也需要仪式感

孙彩敏

    女神节,我这样度过。

    依然是早晨6:40上班,趁早读,了解了学生昨天中长跑的情况,尤其是边缘生,强调他们必须加强训练,不能输给慵懒。接着上第一节课,没来得及吃上早饭。

    依然在课间陪伴学生体育训练。由于身体尚未完全康复,还只是观看,督战,瞎嚷嚷,呐喊助阵,不过也很有效。孩子们知道,老师在注目着,也在期盼着,他们训练的很卖力,很辛苦。

    中午依然是12:50到教室,学生似乎比往日到班的早,且状态挺好,按部就班的凝神静气,思考练习,一切都安安静静,入心入肺的。心甚欢喜,值!

    这段时间正是备战中考第一轮复习的关键时刻,孩子们都在拼劲全力,老师们的中心议题也是研究中招试卷,抢着进教室辅导,忙的不亦乐乎,哪里有什么节日的概念!

    傍晚,由于校长在学生周测后又做了重要讲话,放学的时间更晚了。术后正在恢复期的我,总明显的有乏力、困倦、力不从心之感,强撑到家,整个人都累瘫了。夫君有应酬,一个人草草扒拉了几口他为我准备的晚餐,骨碌床上,再也动弹不得。

    8:40,远在广州的夫妹打来电话,关心我的术后康复状况,她也有了跟我同样的症状,也由于工作繁忙,正一筹莫展。我们姑嫂,一聊就是将近一个小时,互相宽慰,互相体贴,互相赋予力量:好好注意健康,工作的同时,一定不能忘了身体。

    挂掉电话,看到女儿的视频请求,回过去,女儿也是一番问候,牵挂,提醒,对,不断的提醒:再也不能只顾工作,不顾健康。当然我们谈的更多的是她近期的读书情况:努力过六级,确定毕业论文方向,写论文,拜会导师……毕竟她有了自己明晰的努力方向,只需读书,读书。她明白,自身强大才是王道。

    10:05分,儿子电话打来。刚接通,就听到嗡嗡响,我一惊,怎么啦?儿子解释,是长春的风太大,他正从教室回宿舍。这个点出教室,不用问,他一定是学习了。他说,除了吃饭,睡觉,基本都在教室,复习考研,写毕业论文,忙碌充实。电话那端满溢的是他昂扬的生活热情,饱满的精神状态。

     躺在床上,我跟亲人们沟通交流的很舒心,也很励志。孤独、劳累,落寞感全无。

女人节这天,我的亲人们似乎都没提节日这档子事,也没有祝福快乐的特别的言语,然而我们却都在传递着亲情,诉说着关切。跟一般的周末一样,不约而同的向亲人告知自己的生活学习工作情况,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心神愉悦呢?

    尼采说过:“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青年励志作家李思圆在她的《生活需要仪式感》一书中说:“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当日子清苦而平淡时,仪式感能让你心怀期望,消除困顿;当日子奢华而浓烈时,仪式感能让你心有所定,化解沉迷。”她还说:“仪式感,会让你在平凡又琐碎的日子里,找到诗意的生活,找到继续前进的微光,找到不愿将就的勇气。”

    再平淡的生活,也需要仪式感!

    我用文字记录一天的生活,算是一种仪式感吧。

    这一晚,我睡得很香……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