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做有教养的人 ——读《论教养》有感
孙彩敏发起了2019-12-26
1
回复
10
浏览

学做有教养的人

——读《论教养》有感

苏庆端

    近日,读了苏联学者、作家利哈乔夫的文章《论教养》(统编教材九年级语文课文),感慨颇多。

    作者列举了“无教养”和“有教养”的种种细微表现,最后总结出自己的观点:要做一个有教养的人,无须背诵数以百计的格言信条,只须记住一条“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不过我还想把它拓展为“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对待自然、对待社会”。

    对待别人,首先是对待自己的亲人,包括家人和亲戚朋友。有的人对待父母不敬不孝,对待爱人漠不关心,对待孩子指手画脚,对待朋友呼来唤去。他们觉得亲人为自己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而自己对待亲人可以随心所欲,好像亲人可以包容自己的一切。岂不知,换个角度想一想,亲人也需要被尊重。其次是对待陌生人。有的人觉得反正陌生人又不认得自己,所以可以在陌生人面前为所欲为。比如,有一次朋友家办喜事,同餐桌坐了一个陌生的男子,虽然天气很热,大家个个大汗淋漓,但都是正襟危坐,唯独这位男子脱掉上衣,光着膀子。邻座劝他注意形象,把衣服穿上,他却不以为然,害得同桌就餐得女性很不自在。类似的例子很多。这些人觉得自己有言行自由,与他人无关。其实,这是目中无人,不尊重他人,是无教养的表现。

    对待自然,包括尊重自然界的植物、动物、自然景物。我们常看到花圃里的警示牌“请勿折花”“请爱护花草”等,这些警示牌就是为无教养的人制作的。如果人人都懂得爱护花草,爱惜植物,还用着花钱制作这些牌子吗?没有警示牌就能做到爱护花草的人,是真正有教养的人;有了警示牌提醒才能做到爱护花草的人,是略微有教养的人;不顾警示牌的提醒,仍然不爱护花草的人,是毫无教养的人,甚至是可耻之徒。对待动物也是如此,对待自然景物(包括青山、绿水)也是如此。

    对待社会,主要指尊重社会秩序。良好的社会秩序靠大家来维持。比如随地吐痰、随地扔垃圾、随地大小便,这些看似小事,其实是不尊重环境卫生社会秩序;无证驾驶、酒后驾驶、不靠右行驶、行人不走斑马线等,是不尊重交通安全社会秩序。还可以举出很多不尊重社会秩序的例子。这些不尊重社会秩序的人,都是没有教养的人。归根结底,他的行为都将影响到别人的正常生活。

    总之,对照自己的言行,我们距离“有教养”的标准还差很远。但愿我们每一个公民,谨记“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对待自然、对待社会”,努力做一个有教养的人。早日使我们的家庭、社会、国家,文明和谐。

所有回复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