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秋》教学设计
康雪丽
教学目标:
1、阅读背诵《天净沙·秋》
2.让学生了解诗、词、元曲的区别和“小令”的特点。
2、借助图画,了解本首元曲的内容,了解古典诗词的意境美。
3、指导学生根据画面为“天净沙”填词。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古典诗词的意境美。
2、练习填词。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画面导入。
二、教学过程;
1.出示第一幅含有落日、村庄、晚霞的图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引出“古村落日残霞”这句话,让学生结合图片内容说出这句话的意思,老师总结,并以现代诗歌的形式呈现:落日下
一抹残存的晚霞
映照着孤寂的山村
以此类推,引出整首元曲: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以诗歌的形式呈现整首元曲的意思:
落日下
一抹残存的晚霞
映照着孤寂的山村
炊烟起
老树上栖着几只乌鸦
迎着晚霞有鸿雁飞过
飞过青山绿水
飞过白草红叶黄花
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古典诗词的意境美。
2.朗读整首元曲,出示“天净沙 秋”,释题,顺带告诉学生这是一首小令,让学生了解诗、词、元曲的区别,以及“小令”的特点。
中国古典诗歌从一开始就与音乐有着不解之缘,但是诗最终与音乐分离,并且在与音乐分离之后,走向了自己的成熟和繁荣。而词是在音乐的土壤中萌芽产生的,音乐性是词体文学的最基本特征,即使在南宋词不再完全入乐歌唱,而成为一种新的韵律诗歌后,它仍是要按照词谱所规定的韵律乐调填写,音乐的烙印依然是不可抹煞的.到了元朝时,小令多向民间发展,语言也更加的写实、通俗,甚至还加入了一些方言,比起唐宋诗词更易于传唱.词根据其长短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主要是从字数上划分),元曲中的“小令”则指单首的唱词。
3.介绍作者:这么美文字是出自谁的手笔呢?引出作者:白朴,元代戏曲作家、词人。字太素,号兰谷,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合称“元曲四大家”。
4.再次诵读,感受作者用字的巧妙与讲究。让学生体会到古典诗词带给人们的画面感,意境美这种美好享受。
5.唱词。让学生用自己熟悉的曲调唱出这首“元曲”。
6.出示作者的另外两个作品:“天净沙 夏”和“天净沙 冬”,在此基础上出示一幅春光图,让学生通过观察,结合“天净沙”曲牌的特点,自己创作一首“天净沙 春”,经过老师指点引导后,最后成文:
清风艳阳蓝天
茅屋紫藤炊烟
溪头桥边农田
绿树红花
美景尽在眼前
三、作业布置:
根据自己创作的《天净沙·春》写一首现代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