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 李君晓
教学目标
-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诸亲六眷、已后、记念、哥子、揩眼泪、登时,那里”等词语的意思。
-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严监生爱财如命的人物形象。
- 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典型动作和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方法,并加以运用。
教学重点:
通过人物的细节描写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典型动作和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方法,并加以运用。
教学过程:
- 上节课,我们通过摔跤认识了嘎子和小胖墩儿,这节课,我们穿越古代,来认识作家吴敬梓古典讽刺小说中《儒林外史》的经典人物---严监生。
2、普及一下文学常识:讽刺小说是小说的一种。通俗点就是这类小说经常用夸张、巧合、漫画式描写等手法突出被描写人物的可笑或畸形的特征,形成强烈对比,从而达到教育或抨击的目的。
3、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 “监”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四声jian,谁来说一下“监生”是什么意思?(古代读书人的一种称号)你是怎么知道的?(是从注释上了解的)借助注释来学习古典白话文,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 严监生可不是一般的读书人,课文上面的阅读链接介绍,他是个有钱人,究竟多有钱?请看大屏幕,谁来读读?(他家有十多万两银子,钱过百斗,米烂陈仓,僮仆成群,牛马成行,良田万亩,铺面二十多间,经营典当、每日收入至少也有几百两银子。)读了这段文字,你知道了什么?在当时那个年代,一个普通的家庭一年也不过花十两银子,他家的钱可以让普通人家花上一万年。可见,他是个超级大富豪。设想一下,一般的富豪临时前会做些什么?那么严监生这个大富豪在临死前究竟有什么特殊举动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注意这是一古白话文,有些句式、词语读音和现代文不一样。
- 抽几名同学来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后可纠正。
(1)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已后,医家都不下药了。
(2)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
(3)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为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
(4)“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
(5)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每抽一个学生读后,相机询问红色词语的意思。
- 通过抽查句子,我们基本能够正确掌握读音,现在请同学们再读课文一到五句,边读边思考,此时的严监生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该怎么形容?(奄奄一息等)
- 严监生的病,原本不应如此病重。《儒林外史》中写道:灯节以后就开始心口痛,渐渐骨瘦如柴,郎中告知,需以人参调养,可严监生竟舍不得买人参,才落得这般田地。
- 这家财万贯的严监生在临死前有什么不寻常的举动呢?(伸出两根手指)
- 面对他的这个举动,诸亲六眷有作何猜测,严监生又是什么反应?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根据下面填空,在文中划出相应的答案。
大侄子猜是( ),严监生( )。
二侄子猜是( ),严监生( )。
奶妈猜是( ),严监生( )。
赵氏猜是( ),严监生( )
- 学生边反馈,老师边板书。谁能借助板书说一下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 很显然,作者是想通过文字告诉我们严监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吝啬,爱财如命,守财奴)
- 为了表现严监生的吝啬,作者是通过哪些精彩句子表现出来的?默读课文,把它们用曲线划出来。可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 出示相关句子,我发现同学们都画的是这些话,
- (让我们分组来读一读,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
- 听了大侄子的话,严监生什么心情?二侄子呢?奶妈呢?严监生不管是生气,失望,还是绝望,严监生都有一个动作没有变,是什么?
大家可以结合插图看一下,严监生的什么动作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吴敬梓为了表现严监生的吝啬,选择了“伸着两根指头”作为典型动作,这正是我们要学习的人物描写妙招之一-----典型动作。在我们生活中,要写贪吃的小胖,他有没有典型动作?爱臭美的妈妈,有没有典型动作?
- 但是仅仅有典型动作行不行?我们再来看(他伸着两根指头。他还是伸着两根指头。他依然伸着两根指头。)同样三个典型动作,能表现严监生的吝啬吗?比较一下吴敬梓的描写和老师的描写,你发现了什么?(吴敬梓将典型动作写得更细致了,加上了神态描写和其他细微的动作。)
- 这就是人物描写第二妙招---细节描写。
- 今天我们学习了刻画人物的两个妙招,典型动作和围绕典型动作进行多次细节描写。下面我们来试试用这种方法写一个熟悉的人,写一个小片段。
- 学生写后展示相机评价。
- 今天我们通过一个经典动作记住了一个守财奴的形象,其实,《儒林外史》这本书里像严监生这样的任务还有很多,如果你能走进这本书,你会发现更多性格鲜明的人物,领悟更多写作妙招。今天我们就学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