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园中的园林之美
大观园是《红楼梦》中一个主要的场所,许多凄婉的事情都发生在这里,是贾宝玉和十二钗居住的地方,园内风景秀丽、且不落富丽俗套。
先说说林黛玉居住的“潇湘馆”吧。在书中第十七回里,贾政带着宝玉众人来到大观园给居所命名。先到“潇湘馆”。来到这里,一山一石、一草一木都十分典雅。抬头可以看见一面粉色的低墙,墙上有瓦片,朝下方伸展而来,如同屋檐一般。千百根青翠的竹子从墙后伸出来,进门后便是曲折蜿蜒的游廊,两边竹林掩映,幽深秘境。走不多久,就踏上了石子甬路。往里走就到了居所,房子分为三个部分,两明一暗,里面的家具都与房间的风景十分搭配,很巧妙。走进里屋,又有一个小门,出去就到了后院。那里种着许多绿油油的芭蕉树,还有两间小屋子。后院的墙上开了一个小洞,里面不停的流出泉水落在一潭仅仅深三十厘米左右的秀气的沟渠里。沟里的水从后院曲折地流到房屋的墙边,又流到前院里,最后在门口的竹林里徘徊几圈后流走了,涓涓细流仿佛在留恋这竹林。
贾政说:“如果能在这样的房间里看书,那真是此生有幸啊。”这时,众人纷纷议论起这里叫什么好来。有人说叫“淇水遗风”,有人说叫“睢园遗迹”。贾政并不认同,便问宝玉:“你说这些好不好?”宝玉见他问,便说:“都不好。”贾政又问:“为什么不好?”宝玉说:“这是第一处行幸之所,必须颂圣方可。”贾政说:“你拟一个来。”宝玉说:可以叫‘有凤来仪’。”众人听了连声说好。
后来这里又叫“潇湘馆”。是林黛玉的住所。林黛玉多愁善感、内向的性格,和园子里幽静景色十分般配。况且第二十七回林黛玉也说了原因:“我心里想着潇湘馆好,我喜欢那些竹子,遮盖着其中的游廊。比别的地方幽静许多。”
“怡红院”是贾宝玉的居所,进了门,两边皆是游廊,院里点缀着几块山石,一边种着两株芭蕉树,另一边则是一棵西府海棠,那海棠如同一把大伞,绿色的枝条从上面垂下,还未盛开的花骨朵红的像丹砂,可谓丝垂金缕、葩吐丹砂。因为长的太过秀丽,所以又叫“女儿堂”。正如贾宝玉生的十分秀气,处事绵软,如同女孩儿一般。宝玉原为此处提名 “红香绿玉”,却因元春拂意而改成“怡红院”,宝玉也因此得名“怡红公子”。
进到屋内,到处皆是雕空玲珑木板,令人眼花缭乱,分不出间隔来。木板上刻有许多图案:或“流云百蝠”,或“岁寒三友”,或山水人物,或翎毛花卉,或集锦,或博古,或设鼎,或安置笔砚……好比贾宝玉聪明过人,才思敏捷,真是花团锦簇、玲珑剔透。
来到后院,那里种满了蔷薇,一条清溪从中流过。猛然现出一座大山,挡住了去路,沿着山脚走,道路却又豁然平坦,大门已近在眼前。有趣、有趣!搜神夺巧,至于此极!
“蘅芜苑”是薛宝钗的住所,从外面看,没什么特色,一所清凉瓦舍,一色水磨砖墙,显得很清淡。进门时,迎面看见突出的参天大玲珑山石来,四面围绕着各类石块,连院子里的房屋都被遮住了。这里没有一棵树,只是有许多异草,那异草的藤蔓正努力向高处爬,蜿蜒曲折;有的从很高的石头上垂下,如同绿色的帘幕;有的在乱石中穿梭,游来游去;还有的甚至爬上走廊的柱子,从房檐上垂下。廊柱上、石头上、台阶上、地上爬得到处都是,生机盎然。从高出垂下的翠绿藤条经风一吹,轻轻摇曳开来,曼妙无比。那花如金桂、味香气馥,非凡花之可比。连贾政都不禁说道:“有趣!只是不大认识。”正如薛宝钗的性格一样,虽香却冷、悲喜不行于色。宝玉题匾为 “蘅芷清芬”,后来被元春改为“蘅芜苑”。
顺着游廊继续走,只见上面五件清厦连着卷棚,四面出廊,绿窗油壁,更比前清雅不同。“此轩中煮茶操琴,亦不必再焚香矣。与宝钗矜持自持、不同于流俗的性格非常贴合。
大观园中的各个居所都有独特的风格,正如那里的人一样,或隔岸花分一脉香,或幽窗棋罢指犹凉,或睡足荼蘼梦亦香,真个美不胜收。
自古红颜多薄命,岂信然邪?那么多妙女子,都似风吹蓬散,只留下她们所生活的大观园,供后人凭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