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梦想的力量》
崔丽红语文工作室发起了2019-07-27
0
回复
7
浏览

《梦想的力量》评课稿

                  赵晓艳

 

今天有幸聆听了康老师执教的《梦想的力量》,让人感觉清新、灵动、舒服。《梦想的力量》是一篇略读课文,康老师的教学使这篇课文略而不浮,略而不浅,我觉得这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是准确地把握住了文本的思想精髓。本课的课题原叫《瑞恩的井》,人教版再版时改为《梦想的力量》。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老师引导学生逐步感悟梦想给瑞恩带来的力量:瑞恩放弃休闲、放弃节假日,永不放弃只为一个伟大的梦想,充分关注了梦想给人带来的巨大力量。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瑞恩为实现梦想所付出的努力,康老师专门设置了情境对话环节——做3分钟的小瑞恩。这一环节的设置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又能让学生更好地走进人物内心,感受梦想的力量。课末还安排了写自己的梦想,将课堂推向高潮,也将教材的人文性落实到位。

 

二是本课中有不少地方安排了拓展,课堂一开始“非洲水资源现状”的图片展示,是执教者课程意识的有效体现,不仅帮助学生尽快地走进文本,感悟文情,而且也使学生能更深入地理解瑞恩梦想的起因,可谓一举多得。本节课的补充介绍各国人民捐款资料,更让学生明白梦想不仅能激励自己,更能感染他人!

 

三是板书设计颇有新意。以梦想树的形式让学生明白:梦想就像一粒小小的种子,只要我们不断滋润浇灌,终会长成一棵参天大树,结出丰硕的果实。这样的设计不仅新颖別致而且寓意深远。

 

四是阅读和写作的兼容。在学生充分读悟的基础上,康老师还别具匠心地设置了师生自编诗歌的环节,不仅更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也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最后提出一点不成熟的意见:本文在粗略了解瑞恩的梦想后,应重点研读瑞恩为梦想付出的行动,其中也只用抓住第六段的关键词。不妨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来生成语文教学。比如让孩子们用“假如是我”来说,来体验瑞恩额外做家务攒钱的艰辛:假如是我,哥哥弟弟都去玩了,我也会去玩;在暴风雪这样的天气里去捡树枝,如果是我,我一定冷死了,而且会生冻疮;全家都看电影去了,我也一定要跟着去,少少的两块钱,我早就放弃了。也许换位思考后,更能让孩子们体会瑞恩首先是个孩子,然后才是一个杰出的孩子。

 

以上是我的一些粗浅的认识。总的来说,这是一堂很流畅的课,值得我学习借鉴。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