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带走了浮华与功利,留下了岁月的沧桑与灵魂的积淀,而我却在岁月的匆匆之间选择了人生中最遥远、最艰巨但却最幸福的道路——教育之路。
对于教育,我始终觉得:教育是慢的艺术,教育是守望的艺术……教育做不到完美无瑕,但可以做到尽心尽力,教育很美,因为教育可以换来真心和真情。你问我是否优秀?我会说:“我不够优秀,但面对孩子和工作,我已经拼尽了全力……”
接触的学生越来越多,而且各有差异,教育的方法也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改变,后来才慢慢发现:教育是互相点亮心灯的过程,是学会互相欣赏对方的过程……
这两天一直在拜读被公认为全美最优秀的教师雷夫·艾斯奎斯的著作——《第56号教室的奇迹》,雷夫用信任代替了恐惧,用爱心代替了烦躁,用默默付出代替了功名利禄。其实,教育的奇迹总是在水到渠成的瞬间成就……
很多人都认为孩子可能由于年龄过小,觉得孩子的世界过于单调、无知。但是殊不知,孩子的世界更接近世界的真相,孩子也是老师和家长最好的老师。你不能发现的,孩子发现了;你不能想象的,孩子想出来了,甚至有时候他们的发现与创造并不需要你特别的付出。
一直以来,喜欢默默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不喜欢出众,更不喜欢有太多的关注,因为我知道:人生道路之长,岂能让一时的功利和所谓的成就蒙蔽了自己积极向上的内心,人们所认为的成功其实只不过是做到了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情,那还有很多没有做到的事情呢?所以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因为能吃苦的人很少,能够坚持下来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我并不奢望成功会向我敞开大门,但我会一直坚持下去……
2017年,老天好像在报答我一直以来的默默无闻但却兢兢业业的付出,它向我阐示了“天道酬勤”这四个字的真正含义。2017年因为优异的毕业考试成绩让我有幸认识了温文尔雅的教研员朱丽丽老师、知书达礼的贾主任、勤奋热情的崔丽红老师,还有很多禹州的名师们。她们就像一本本厚而有深度的书籍,让我有贪婪学习的欲望。还记得去年参加了“禹州小语名师沙龙”会议,那是我第一次真正知道了自己和其他老师的差距,在会议上,我表现得很拘谨,生怕哪里会出差错。看到名师们展现的异样风采,心中顿时产生了无穷的羡慕,那一刻,我在心里默默许下心愿:我要成为像她们一样的卓越老师……
怀着无限的激情,在暑假期间我温习并背会了300首古诗词,阅读了余秋雨的《文化苦旅》等几部优秀课外书籍。我总觉得书籍是唯一可以给人们带来无限希望和憧憬的“神物”。因为,眼睛看不到的,书籍可以;脚步无法丈量的,书籍可以;灵魂触碰不到的,书籍可以……我喜欢看书,喜欢在书里面寻找另一个自我,而我也在书籍里面慢慢地完善自己、改变自己。
8月,我怀揣着对教育的执着追求,来到了人人敬仰且禹州市最好的学府——北大公学。早在以前就听说过这所学校,也一直很向往这所学校,但是从没有想过自己能在这所学校任教,更没有想到自己能够以一种“特殊的身份”进入北大公学。所以心里面一直很感谢那些帮助过我的人,谢谢他们刚好我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出现了,“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而报恩的最好方式就是要求自己不负每一天!
还记得夏令时,我接触了北大公学的第一批学生,他们和我以前的学生不一样,他们比我想象中的要天真、活泼、可爱,他们会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写在脸上,开心时他们会笑,生气时也会绷着脸,伤心时也会默不作声。比起农村的孩子,他们更会表达自己的真正情感和情绪,偶尔开心时还会抱着我转圈。从那时起,我便爱上了这片土地,这间教室,这所学校……
从那时起,我便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教师梦,我渴望在这寸土地,这所学校,找到不一样的自己,发现不一样的自己,成就更最优秀的自己,我也渴望在教育这条道路上自己能够渐渐完善自己,为孩子们的世界增添不一样的色彩。
六一班,给了我很多感动和幸福的时刻,虽然接触的时间只有一个学期,但我们彼此的感情却像阳光下的花儿,开心得每时每刻都会有幸福的微笑。虽然有时候他们也会有让我生气和烦恼的时候,但这种烦恼岂能战胜我们之间无比的默契呢?
还记得当他们看完那一万字的信后,我的心中又泛起了一圈圈的涟漪,眼泪像断了线的珍珠,湿润了我的眼眶,顺着脸颊,不断地打在我的手上,疼在了我的心里……看着同学们一张张哭泣的脸庞,我心里是幸福的,幸福的是他们读懂了我,他们的泪水里有爱的味道。他们看了一遍又一遍,小小心翼翼地翻动着,生怕一不小心弄烂了那张重量有度,情感却无价的信笺。空气中有哽咽的声音,不想打扰,更不想打断那条属于我们的感情线,谁也不能!
生活总是会让我们无奈,但是无奈后的坚持与奋斗又总是让我们收获颇丰,那些曾经的伤痛也会变成我们最坚强的地方,让我们变得无坚不摧!
我告诉学生;人生路漫漫,对得起自己的内心便不枉到世间来一趟,但不能平的是,为什么我们赤裸裸地来到这世间,最后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呢?为什么我们偏要白白走一遭呢?于是间,我教会了学生坚持与勤奋地学习,因为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能敌得过坚韧的毅力和无休止地学习,不靠坚持和勤奋取得的成功是一时的,是禁不起时间的考验的!
对于教育,我觉得最好的教育方式是心灵唤醒、思想升华、人格改变、习惯优秀、信仰坚持……
经常会奢求:如果教育的路上没有太多的浮华与功利,没有教师之间的那种“能者目光”,仅仅只是出于人性的目的而去教书育人那该多好,那样的教育该多有温度啊……
常常会幻想:如果教室里迸发的只有理想的是声音,那该多好,和学生谈谈人生、道道梦想,岂不是人生一大快事!当学生迷惘时,我会帮他们找到前进的方向;当他们累时,我会告诉他们:有我在呢,不用怕……
很多老师不允许学生犯错,但是教室不就是犯错的地方吗?教室是发现问题的地方,也是解决问题的地方,甚至是思想浮想联翩的地方,只有在教室里发现学生的错误,老师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改正不足的地方,然后遇见更好的自己。
我们敬仰孔孟之道,不仅是因为孔孟拥有博大精深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没有严格的考试制度下还能培养出那么多的真正优秀人才,试问:考试真的能选拔出来真正的英雄吗?会不会有很多优秀学子因为功名利禄而失去了那个最真实也最珍贵的自己?那一张张“严谨”的试卷定格了多少孩童的世界,擦去了多少应该绚丽无比的颜色但最后却黯淡得像那一张张“白卷”……
教育的温度好像被一张张无情的试卷所磨灭,人性的善良也总将被无爱的教育所吞噬……但是没有考试的教育是不完美的,没有教育的考试也是不健全的,在真正的教育和考试之间,应该如何真正取舍呢?有时候我也无法取舍。
对于公开课,我曾经这样愚蠢地认为:只要在台上展示给老师们过硬的个人功底即可了,只要在台上滔滔不绝即可了,只要让其他老师心生羡慕和敬仰即可了,后来发现自己好无知、好幼稚。再后来因为每天坚持阅读专业书籍才让我真正明白:一节好的公开课其实就是你平常最真实的样子,你是否做到了真正以学生为本?是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是否让学生在上完一课后有所收获?每天的坚持阅读和自我反思让我收获了不少、改进了不少,我觉得自己现在的课堂和以前的比起来生动了不少、活泼了不少,自己也摒弃了很多落后的教学手段,这一切改变都源于自己不断地学习,每天要求自己6点起床,看40分钟的专业书籍,有需要的话做相应的教育笔记,长时间的积累,有了显著的变化,所以希望自己能够一直坚持下去!
现在很多公开课变成了“选秀的节目”很多老师挖空心思地去想各种五花八门的教学手法,看上去课堂挺活跃的,但实际上华而不实,一节课下来学生好像参与程度挺高的,效果挺好的,听课老师心情和评价也挺不错的,但该掌握的生字掌握了没有?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没?语言文字有没有做到灵活运用?其实每个人评课都是从自身角度去审视的,都会围绕自己的观点去展开说明,所以有时候再好的课都得不到所有老师的一致认可,再坏的课都会有老师欣赏的时候,这时候就看授课老师本身对自己的评价了,授课老师的自身评价才是这堂课的真正亮点所在,因为他自己会对这节公开和自己平常的课进行对比,然后总结出来优点和缺点供大家借鉴和参考。所以我觉得一节好的课应该是实实在在的,可以让学生学到点东西的,当然在这基础上还可以活跃一下气氛,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堂上我时而安静、时而幽默,我会根据学生的状态调整一下课堂节奏,争取做到在有限的时间里发挥出时间的最大价值!
很多家长都会说,遇见我这样的老师是学生的幸运,要我说,遇上他们才是我最大的幸运,因为他们给我的远远比我给他们的要多的多。我喜欢用感情去上课,课下有感而发了和他们聊聊天,我喜欢他们看着我留下感动的泪水,喜欢他们安静时对自己做出的反思。我希望他们身上有我的影子—默默做事、学会坚持、诚恳待人、安静踏实。
多少个迷茫的日子因为陪伴而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多少个迷惘的少年因为悉心教导而走上了阳光之路,多少个假期因为充满了思念而变得有意义……我希望我的学生都能成为一个有思想、有灵魂的人,在别人伤心时总能用自己的一己之力去安慰他人,在别人骄傲堕落时总能够用一句简短但却充满哲理的话去鞭策别人前进。
我的心愿:怀着使命感教书,让每一个孩子在离开我之后仍然能够保持积极的精神、不怕困难的勇气、尽责的态度以及终身学习的精神!2018,我将回到最初的那个自己,回到自己撒下种子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