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课改的认识
xhz15038902591发起了2019-07-29
0
回复
41
浏览

小学语文的课改对许多语文老师提出了新的思考、要求,对那些墨守成规的老师也发出了巨大的挑战。许多老师在课改这条路上只是做到了“依葫芦画瓢”,照搬照抄,不仅没有了解到课改的精髓,对于课改提出的要求也不敢大胆地尝试,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之间更无法做到很好地衡量与取舍。

课改不可能一蹴而就,既然是改革就需要我们在探索中前进,在前进中改正,在改正中深化,在深化中巩固,在巩固中普及。课改也要求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通过学习来更换新的思维,课改需要我们在勤奋中务实,实践中创新,学习中反思,这一学期以来,自己对自己的教学做出了及时有效的反思,每天的教学反思对自己的教育理念有如一缕春风拂去了心中很多的焦躁和 忧虑,让自己在每天的教学中更加游刃有余。课改这条道路任重而道远,但是吾将上下而求索,希望自己在每天的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更希望通过群体的互相学习和交流让课改这面旗帜放飞于蔚蓝的天空,漫游于广阔的大海,在课改这条道路上自己也做了一些大胆的尝试,更希望通过不断地交流和学习能够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其实,纵观这几年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国语文小学教学改革的步伐从未停止过,只是随着人性地不断发展,这两年小学语文课改显得更为突出和重要,家长的思想也随着社会地不断进步而变得更加自由和超前。家长们不再要求自己的孩子只是做一个会考试的机器,面对竞争压力大的社会,家长们会更加鼓励自己的孩子能够有自己的想法和自己独特的处事原则,正所谓“自由之精神,独立之人格”,精神上的自由,人格上的独立也恰恰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我一直认为语文是所有学科中最难学的一门学科,因为它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塑造健全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些重要的品质落脚点在哪里?无所质疑,就在语文这一学科上,也可以这样讲解:语文的学习和人性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语文学习的程度直接决定了思想的深度以及人生的广度。

但是现在的语文学习存在这样的情况:对于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学生掌握得还可以,反复的测试也让学生形成了固定的思维模式,学生一看题目就在大脑里快速搜索“题库”然后开始答题,可是一旦出现那些比较灵活的题目,需要有自主意识的题目,学生就久久不能想出来,这样的语文学习就违背了语文课改的要求,学生不敢大胆思考,不敢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想法,现在很多的语文课堂依然存在“老师辛辛苦苦地教,学生辛辛苦苦地学”的现象,语言文字的运用更没有有效地实施、贯穿到每一节语文课上,所以导致“老师教起来迷茫,学生学起来困难”的现象,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因为语文老师没有好好研究课改的要求,没有明确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

以下是我对小学语文课改的看法和对自己教学的反思:

  • 课堂变学堂,转“分数论”为“思维论”。

对比自己以前和现在的教学风格,觉得自己最大的变化就是让学生较大程度地让参与到课堂上了,学生不再是那个只会默默倾听的对象了。我会鼓励孩子们大胆回答问题,我经常对孩子们说:“同学们,你们要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语文的学习不像数学那样有标准的答案,语文的学习重在培养自由的精神,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你们要有提出问题和质疑答案的勇气,即使没有人认可你的答案,但是大胆站起来你就是那个勇敢的战士,成功的第一步就是要能够战胜自己内心的胆怯。”后来慢慢发现课堂变活跃了,孩子们也敢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了,当然有些性格比较内向的还是不敢踏出第一步,这也是我下学期需要解决的问题。

“课堂变为学堂”也就是让老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变化,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而老师只是引路人,只是课堂上的导师。但是又不意味着放任自流,如果一味地放任自流,是无法达到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的培养学生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发展目标等要求。课堂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主要阵地、重要阵地,老师应该在这一这个阵地上起着启发引导、点拨指导、解疑辅导、因势利导的作用,让师生在课堂中达到“共赢”的效果。很多老师怕学生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请问:教室不就是产生问题的地方吗?只有不同的问题才会碰撞出现意外的火花呀,学生不仅是问题的制造者,同时也是解决问题的创造者,而教室就是见证奇迹的地方!

在期末考试的大复习中,我采用了“学生自问自答”的模式进行语文的复习,学生在读完一篇课文后自己对本课进行重难点、易错点进行提问,然后让其他学生进行回答。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会抓住课文的重难点,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问题的转换能力,让他们也当回小老师,感觉效果还不错,也推荐给其他班的老师用了。

随着课改的实施,对于分数,很多老师和家长也能够正确地面对了,“唯分数论”显得没有那么绝对了。我从来都不以分数论英雄,因为分数的高低存在很多的客观因素,就像成功的路上也存在很多因素,而且有些客观因素是我们无法掌控的,只需要做到问心无愧就已足矣!对于分数,老师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孩子们思考的能力,在思考的过程中形成属于自己独特的见解、别具一格的思维方式,引导他们发展个性,学会创新,甚至老师们可以允许他们用这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去重新审视语文,也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呢!

  • “一课一得”地深入思考。

以前自己上课总想做到面面俱到,恐怕有哪个知识点没有讲到,归根究底还是逃脱不了应试教育的牢笼(其实现在自己也还没完全逃出,这可能是跟自己的性格有关,我是一个比较心细的人,做事情比较讲究精致,做了就要做到完美)有时候备课的时候也会从考试的角度去写教案,也会在备课的时候多参考几本教案书,多搜集一些课后习题,在这些教案和习题中找到每一课的重难点和易错点。

语文的学习效果甚慢,必须要不断的积累才能做到质的变化,而“一课一得”恰恰道出了语文学习的特点—日积月累。如果学生在每一节课上都可以学到一点重要的阅读技巧、写作技巧,那对他的语文学习是非常有益的。其实阅读技巧就是写作技巧,文本课上好了,那么写作课就不用花太多的时间。语文的学习离不开有质量地阅读,每天我都会给孩子们自由阅读的时间,因为阅读是最美的姿态……

“一课一得”对我而言是个挑战,觉得自己在这一方面做得还不够好,希望自己在下学期能够更好地做到这一点,真正让自己的教学能够有的放矢。

  • 语文课堂能否做到“高效”。

  语文的学习是人性的学习和发展,它需要老师慢慢地去引领学生感悟,每一个汉字都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每一句话都值得我们去仔细推敲。现在很多老师提出“高效课堂”这一观点,但试问:“语文的学习能做到高效吗?语文这学科和其他学科不一样,因为它承载着人类的智慧和历史的使命,它需要我们慢慢去咀嚼、品味后才能领略到语文的大美之处。”我觉得语文的学习需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习,这种精神也许也是语文学习本身所包含的意义吧!语文素养只有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才能得到培养,而素养本就是长期熏陶积累中所成的,它应该是慢的艺术……

   在课堂上,你不能因为一个简单但学生却不懂的字而避之不谈吧;你不能因为一句简单但学生不解的话就跳而过之吧;你不能因为一首学生理解不了的诗就泛泛而谈吧;你更不能当学生出现一些心理、情感问题时就避之不涉吧;你也不能在课堂上就根据所谓的“高效课堂”针对考试给学生讲解一些答题技巧吧!语文的学习需要我们用虔诚的心去学习,它容不得半点虚假和套路……

   讲得再简单点:语文的学习其实就是基本字词句的学习,再加上一些高级的东西—情感态度的把握、语言文字的运用、人生价值观的形成。

  • 课改的目标——达到语言文字的灵活运用。

   在语文上学习的一切东西都是为我们的心愿表达所服务的,也就是“学以致用”,所以有时候我是这样想的:不管学生考得怎么样,如果他敢于在课堂上或者课下能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那就是值得庆幸的,因为这才是一个有思想、有见地的人。在平常的课堂是上,我喜欢和孩子们一起谈人生、讲道理、诉理想,因为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一节有温度的课堂、有意义的课堂、既充实又生动的课堂,我希望我的课堂是有灵魂的、有高度和广度的,我更希望我的学生在离开我之后依然能够保持积极的精神、不怕困难的勇气、尽责的态度以及终身学习的渴望,所以我要求自己:一定要怀着使命感教书……

   在平常的备课中,我都会找到每一课的切入点,找到语言文字运用的落脚点,让学生在课堂上对一些文字和语句进行有效地放大,让他们对这些语句内容进行重新思考,进而转化自己的东西,语文的学习就是要让学生把课本的东西转变为自己的,然后进行大胆创造,我也相信这是所有语文工作者的共同追求吧!

  • 唯有情怀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我从来都不认为自己在教学这一方面真正做到了优秀,但是我一定做到了尽心尽力,我自认为自己是一个有情怀的老师。一直坚信:教育是以教师的灵魂浸润学生的灵魂,如果一个老师在教学的路上没有做到心灵的浸润,那他就不会感受到辛苦过后的幸福与快乐,更不会在中国教育这条道路上找到正确的方向并且笃定而行!曾几何时,我把每一个学生都当成了自己的孩子;曾几何时,我慢慢不习惯于放假后的舒适,因为见不到我心爱的孩子们了;曾几何时,我的泪水和汗水都挥洒在了那简短但却承载无数梦想的三尺讲台;曾几何时,我默默许下了那一生的铿锵誓言——将中国教育事业进行到底……

   你可以没有专业的知识,因为知识可以学来,专业可以学成;你也可以没有当老师的气质,因为阅读会让你的谈吐言行变得儒雅;你还可以没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因为时间会证明你的努力,但是作为教师,你一定要有情怀,因为情怀会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因为情怀会让你包容孩子们的一切缺点,然后再用爱心和耐心去帮助那些有困难的孩子们,这样的教育真美……

  很多人把教师当作成了“麦田里的守望者”,而老师能做到的就是激励、保护、捍卫孩子们的自由生长和自由绽放的权利。对教育人而言,我们不能着急向你的教室索要梦想中的全部果实,而只需要拿出足够的爱心日日浇灌、修剪、滋育,只需要拿出足够的耐心来静等花开,要相信:一切的努力都不会白费!

   课改已不陌生,我们,也一直在路上,当我们在为课改积极探索和付出时,千万别忘记了:营造一个让学生乐学的气氛应该是最重要的,它会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真正的快乐和成就感。愿所有的语文工作者一起努力,为中国的教育事业贡献一己之力!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