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丽红小语工作室总结
魏喜乐
时间飞逝,繁忙有序的一年悄然而过。一群真诚智慧的语文人在崔利红的召唤下走到了一起。回顾工作室一年来的工作,收获颇丰,观照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充分体现了名师工作室的能力和在语文地区教学中的担当。
一、加强自身建设,搭建教学研平台
学校领导大力支持,为工作室创建了环境宽敞舒适的名师功能室,工作室老师们热爱教育事业、拥有先进教育理念、具有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大家工作干得如火如荼,工作室制定了详实得工作室三年规划、组织机构、工作制度、计划及总结,各成员也拟定了本年度的计划和总结。并且为工作室每位成员都建立了个人成长档案和专用的书本笔记本等,工作室自身建设逐步完善,为老师们的教学研搭建起了良好得平台。
二、多角度辐射,实现名师引领效应
工作室教师通过外出观摩学习吸风饮露,吐故纳新,并对接课堂,践行教学,充分发挥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促进校际的教学和研究交流,达到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
1、观摩学习,开拓学科教学眼界
为了使成员开阔视野,接受更先进的教育理念,增长见识,引领专业发展,工作室坚持“走出去”,到全国各地参与教学交流、听课教研等活动。本年度,老师们参加新教材培训活动、课题主持人培训活动等等。每次外出学习后及时反思,以汇报课和讲座的形式进行分享和研讨,提升了自己的学科素养,也使得学习成果第一时间发挥价值。
2、示范引领,构建有效学科范式
为了更好的发挥工作室的引领和辐射作用,在县教体局和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工作室本年度先后进行了送教下乡活动,把好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和高超的教学技巧送到乡村学校,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各学校老师们的赞赏。
3、宣传影响,发挥正面导向作用一年来,工作室成立了工作室网站,教师们在名师工作室网站上传的精品课、公开课、教学设计课件、教学反思、读书心得、听课笔记、教育叙事(案例) 等各类资源近百份,通过资源汇总和共享,让成果向周边辐射,惠及更多的语文教师。制做的工作室通讯共10篇,多篇活动宣传报道传送到各类媒体,不断扩大工作室的影响力,为禹州的教育事业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三、多途径培养,唤醒名师成长内驱
工作室注重成员的文化蓄养,积极营造名师成长环境,开发多样培养路径,挖掘成员发展潜质,从而不断优化队伍结构,提高工作室成员的整体素质。
1、专业阅读,厚积薄发
理论指导实践,所以工作室决定从理论入手,学校为老师们购买了两百多本专业书籍,并组织工作室教师每期必须按阅读计划阅读指定书籍,并写好笔记与阅读心得,为了老师们更好的消化,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线下研讨等到活动;让每一位教师在工作室成这一教师成长的摇篮里不断汲取知识的养料,让每一位教师厚积薄发。
2、课堂实践,修炼技艺
教师要立足课堂,于是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上好名师示范课、进行集体研讨课、指导青年教师上公开课等等教学研讨活动。本年度下期本校调入大量的实习教师和新分配的教师,他们毫无教学经验,为了尽快的有效的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学校决定由工作室负责开展“琢玉行动”,于是,工作室积极组织研讨,通过课堂实践,让工作室老师们能修炼技艺,同时也为老师们呈现了指导性和示范性很强拼音及识字示范课和讲座,让青年教师门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指明了语文拼音与识字的教学方向与方法。“琢玉行动”的到广大教师的一致好评,充分发体现了工作室是教研的基地,经验交流的平台,资源辐射的中心。
3、课题研究,提升素养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科研与教学紧密相连才有助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教育科研能力是工作室学习力的有力体现,将经验进行广泛的的传播,在促进教师们提升素养的同时,引领老师们向教研型的教师转变。
4、研讨交流,碰撞思想
本年度工作室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外研讨交流活动,校外有明德中学送教“助理教育、送交龙等以课例研讨、点评交流、专家讲座等形式的教研活动;校内的推门听课、青年教师汇报课等教研活动进行思维的碰撞。一年来,工作室已经成为了温馨、团结、充满学术氛围的家,为成员们的成长输送动力和养分,让每个人都在快乐和幸福充实自己,收获成长。
四、强化反思意识,提升研究水平。
反思是人特有的心理品质,而教师反思能力则是教师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工作室运作过程中,我们要求每个成员注重对自我及教学活动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不断提高他们的问题意识和教育研究能力,使他们能独立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而发挥手中的专业自主权,实现专业自主。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以后的工作中,还将继续努力,及时领悟工作室的精神,把在工作室的学习中吸取的经验与同事共享。今后,工作室各成员将加倍努力,勤奋学习,认真完成工作室的各项学习,研究任务,互相合作,共同提高。让每个成员们都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收获,有所进步,这是崔利红名师工作室的初衷,也是今后不懈努力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