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石》教 学 设 计
徐艺方
课题 |
竹石 |
课型 |
微课 |
课时 总数 |
一课时 |
古 诗 解 析 |
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题于作者郑板桥自己的《竹石图》上。这首诗在赞美岩竹的坚劲顽强中,隐寓了作者藐视俗见的刚劲风骨。 诗的第一句:“咬定青山不放松”,首先把一个挺立峭拔的、牢牢把握着青山岩缝的翠竹形象展现在了读者面前。一个“咬”字使竹人格化。”咬”是一个主动的,需要付出力量的动作。它不仅写出了翠竹紧紧附着青山的情景,更表现出了竹子那种不畏艰辛,与大自然抗争,顽强生存的精神。紧承上句,第二句“立根原在破岩中”道出了翠竹能傲然挺拔于青山之上的基础是它深深扎根在破裂的岩石之中。在作者郑板桥诗、画中的竹又往往与“石”是分不开的。有时侯,石构成竹的对立面,如“画根竹枝插块石,石比竹枝高一尺,虽然一尺让它高,年来看我掀天力”;有时候石成为竹的背景,如”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在这首诗里,竹石则形成了一个浑然的整体,无石竹不挺,无竹山不青。这两句诗也说明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哲理:根基深力量才强。 有了前两句的铺垫,很自然地引出了下面两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首诗里竹有个特点,它不是孤立的竹,也不是静止的竹,而是岩竹,是风竹。在作者郑板桥的诗画中,竹往往是高尚品行和顽强意志的象征,而风则往往是恶势力的代表,什么样的风都对它无可奈何。诗人用”千”、“万”两字写出了竹子那种坚韧无畏、从容自信的神态,可以说全诗的意境至此顿然而出。这时挺立在我们面前的已不再是几杆普通的竹子了,我们感受到的已是一种顽强不息的生命力,一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而这一切又都蕴涵在那萧萧风竹之中。 诗中的竹实际上也是作者郑板桥高尚人格的化身,在生活中,诗人正是这样一种与下层百姓有着较密切的联系,嫉恶如仇、不畏权贵的岩竹。作者郑板桥的题画诗如同其画一样有着很强的立体感,可作画来欣赏。这首诗正是这样,无论是竹还是石在诗人笔下都形象鲜明,若在眼前。那没有实体的风也被描绘得如同拂面而过一样。但诗人追求的并不仅在外在的形似,而是在每一根瘦硬的岩竹中灌注了自己的理想,融进了自己的人格,从而使这竹石透露出一种畜外的深意和内在的神韵。 这是一首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诗,也是一首咏物诗。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全诗语言简易明快,执著有力。 |
||||
教 学 目 标 |
认知目标:学习郑燮的《竹石》,理解诗中咬定、青山、立根、原、破岩、千磨万击、坚劲、任尔等词。 |
||||
教学 重 难点 |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并能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难点:通过多种形式、不同要求的反复诵读,让学生真切而深入地感受诗人高洁的品格。 |
||||
教法、学法 |
教法:讲授法,情境教学法,谈话法,启发法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
教 学 过 程 |
动态修改栏 |
一、情境导航 1、(课件出示《竹石图》,配以古琴乐) 导入:有这样一位充满个性的艺术家,深受人民群众喜爱,他一生留下许多动人的故事,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他在文学艺术上的伟大成就,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突出地位。近年来,文化界、学术界对他的介绍不断普及,对他的研究不顾深入,电视台播出了反映他生平趣事的电视剧,出版界推出了一大批有价值的著作。这样一个人正以世界文化名人的形象受到人们的日益重视。今天我们就走进这位诗人——郑燮,作者简介:了解诗人郑燮,联系他的生平事迹体会诗中表露的诗人不向恶劣环境和世俗低头,坚忍不拔、刚毅正直的胸襟。 他非常喜欢竹子,大家看到的这幅{竹石图}就是他62岁时的作品。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块儿来学习这首古诗。 教师范读古诗。{配以课件《竹石图》及古琴乐) 二、初读古诗,展开想象,感知体验, 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2、自由读诗,自学不认识的字。(教师进行巡视,提醒学生把宇音读准) 3、小组合作学习生字,教师引导学生互评。 4、教师检查生字、生词的读音。 咬定 破岩 千磨万击 坚劲 5、小组齐读古诗,读流利。 6、播放音频,全班一起唱古诗。
三、学导互动,读诗悟情 1、欣赏图画,练习读古诗,整体感悟诗中怎样写画中竹的。 2、逐句练读。 ①竹子长在什么地方? 学生自由读诗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②教师描述诗句的意境:竹子紧紧扎根在岩缝中,好像把青山咬住了一样.一点也不放松。“咬定”:(“咬”:像用牙齿咬住一样,极为有力,竹石是牢牢扎根在青山上的,体会到竹石刚毅的性格。)立根”:把根深深地扎入哪里?(“立根”:扎根、生根。“破岩“:破裂的岩石。)(生长的环境非常恶劣,但生命力极强) ④想象:风吹来了,雨打来了,竹子害怕吗? 创设语言情境,指导朗读。是啊,当强劲的风吹来的时候,它依然傲然挺立;当沉重的雨落下来的时候,它铁骨铮铮顶天立地。当冰冷的雪覆盖在它身上的时候,它依旧咬着牙挺了过来。当炙热的太阳暴晒在它身上的时候,它依旧默不作声没喊一句。不管什么样的困难,它依旧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出示后两句诗句) 学生自由读诗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⑤引导学生想象:除了风吹雨打,竹子还会遇到什么折磨? (风霜雨雪电击雷鸣) 经历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考验后,竹石挺立在山岩中,这就叫“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① 指名学生诵读全诗。 ②对照图画,再读古诗,说说你明白了什么? ③引导:你喜欢诗中的竹子吗?为什么? ④有感情地齐读古诗。 4、小结学习古诗方法,练习背诵古诗。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瑰宝,也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历代名篇佳作,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其精妙的语言、精练的表达、深远的含义和奇妙的想象值得我们学习,诵读古诗词对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有独特的效果。 学习古诗,我们不仅要读懂古诗的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以便能够学习更多的诗,赏析祖国语言文字之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