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研教材,做厚重教师
许昌禹州 任亚培
很荣幸能够参加河师大2018年国培计划乡村教师访名校项目,来到大学校园学习,重温大学生活,心情激动而兴奋,看着一群群活力四射又忙忙碌碌的大学生,心中感慨万千,除去平日里的浮躁,各种繁杂事务,一切都回归平静,这样的机会真是难得,我一定抓住这次机会好好给自己充充电。这次培训很扎实,让我有脱胎换骨的觉,理论讲座为我的头脑增添了不少新的教育理念;情感教育,让我收了一份快乐心情,名校参观,让我们一睹名校的风采,聆听名师课堂,可以说培训学习使我对当前的教学有了更深的了解和体会。这次培训不但全面而且细致,有编导对教材的精彩解读和分析,还有耐人寻味无穷的轻验之谈。其中,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张红娜老师的报告—《“读懂教材”的教学实践研究》。
她的报告一共讲了三方面的内容:
一、教材是什么?(教材观)
二、怎样研教材?(基本策略)
三、我提如何厚研教材的?(具体做法)
张老师首先强调了研读教材要遵循的基本思路为接受―比较―质疑―完善―超越五个方面,重点以课例的形式为我们分享了怎样厚研教材,张老师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为我们详细解读怎样厚研教材。
平时我们都是按照教材上的指引让学生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来计算面积,但实际学生根本想不到用到转化,我们可以让学生利用数方格的方法自然而然的过渡到转化长方形,这就顺应了学生的认知方向,旧知是构建新知的基础,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步步深入,层层推进地逼近新知并建构新知,才符合学生思维的发展。张老师并没有按照教材的思路去走,而是顺着学生的思维走,这样既达到了目的,又印象深刻,这就是张老师说的我们要对教材“依”不“赖”,“信”而不“迷”,让我茅塞顿开,受益良多,让我明白教材不是“圣经”,也不能一味的照搬,我们要根据学情,厚研教材,找出适合学生的教法。
总之,一类知识、一个单元、一节课、一道题,就是我们面对的教材。教材很平凡,但作用无价;教材很“薄”,但需要我们“厚”读;教材内容有限,但要求我们的思考和研究无限。
根据学情,厚研教材,找出适合学生的教法
“好教师不是教出来的。好教师一定是在长期教学实践的摸爬中滚打历练出来的。”张老师就是这样一位在长期教学实践的摸爬中滚打历练出来的好教师。在她的讲座中,一个个活生生的生活实例折射出张老师是一个反思型教师,一个研究型教师。她能够不断学习,不断反思,在反思中进步。她的成长,与她多年的反思密不可分。看看张老师,再想想自己在教学中也出现了很多的实例,但是自己不善于总结,也没有及时地写反思,还在原地不动。聆听了张老师的讲座,触动了我的内心深处,作为一名教师,不潜心研究,不静心学习,不及时反思,如何进步?如何成为一名研究型的教师呢?张老师的讲座给我指明了方向。
作为一名教师要勤实践,做经验型的教师。实践是教育科研不断的源泉。课堂是师生生命对话的幸福过程,在工作中要珍惜每一次锻炼的机会,积极参加各项活动,敢于将自己“暴露”给大家。在工作中要还要学会独立思考、善于合作、敢于尝试、勇于超越。张老师就做到了,而我在一些活动中不能积极主动地承担,自己的超越意识还不够,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努力做到,争取进步。作为一名教师要善于积累,做反思型的教师。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首先来源于教师职业经验的积累。因此在我们的教学生涯中,要及时反思学习、反思实践、反思生活。“顿悟”就是在不断反思中, 向专家型教师靠拢,努力成为一名专家型教师。让自己陶治在教研的道路上,在幸福中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