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创新型教师
— 国培心得体会 许昌禹州任亚培
这次培训很扎实,让我有脱胎换骨的感觉,理论讲座为我的头脑增添了不少新的教育理念,情感教育让我收获了一份快乐心情,培训学习使我对当前的教学有了更深的了解和体会。这次培训不但全面而且细致,有对教材的精彩解读和分析,还有耐人寻味无穷的轻验之谈。说实话,平时工作在教学第一线,忙于应付上课,我更多的是考虑如何把具体的教学任务完成、而无及其他,更没有时间来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在我的脑海里,品质高尚、知识扎实法相就算是一个好教师了对于“应试教育”我可以说是得心应手、驰骋自如,特别是对于具体学科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以及相应的处理办法上可以说是行家里手。但这次培训让我觉得犹如井底之蛙,陷入了深深地思考中。
第一天下午为我们上课的是贾琳老师,她为我们做的报告是《做“四有”好老师》,带领我们重温十九大会议精神,详述怎样做四有好老师。
第二天上午,张继刚老师为我们讲述了怎样创设精彩的课堂情景,张老师年轻有为,先后获得全国SMART示范教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教育教学专家,河南省骨干教师等荣誉。在《案例解读小学数学情境创设》的专题讲座中,我们知道了创设情境对于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性,用优秀案例,让我们从中领悟到了数学教学情境的取材来源。下午, 张素红老师的《为数学理解而教》,让我进一步明确了核心素养下数学教学的方向,要把握三点:真实的教学问题、自然的教学过程、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真正的乐学、会学、善学。
第三天上午,李有珍老师的报告《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案例分析和策略研究》,用大量的案例,非常接地气的告诉我们概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重感知,轻认知;重结论,轻探究;重知识,轻能力…反思我的概念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李老师就存在的问题,分享的概念教学三部曲:顺验而研、顺思而研、顺联而验,为我们如何有效地进行概念教学指向了方向!她列举的一节《年、月、日》的数学课,真正从学生的学情出发,精心设计,独具匠心,我曾经也讲过这节课,我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年历,看看每年的每个月份分别有多少天,再看看二月有多少天,然后让学生总结发现的问题,难点就是找出二月的特殊之处,结果本不太难的内容让不恰当的合作学习弄复杂了,学生吵闹看似合作学习,但是提问时学生却一脸茫然。课后我分析了一下原因是本不该讨论的问题让学生去讨论,流于形式是一种合作学习的误区。课堂教学中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并引导学生思考交流才适合合作学习。
下午听了心理专家姜老师的讲座后,豁然开朗,他讲的“种子效应”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一名教师的一言一行,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的影响,会像一粒种子一样,慢慢生根发芽。姜老师列举了很多事例,让我明白积极的心态很重要,积极心理学,是我从姜老师讲座的众多收获中的一点,有着重要意义,它代表着一种积极的心态。
第四天上午,是我们小学数学国培班的访名校活动,我们全体学员乘坐公交车来到全国文明校园——新乡市新区小学参观学习,学校凝炼出以“新”字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坚持“创新力第一”的办学理念,确立了“一训三风”,校训“每一天都是新的”、校风“进步每一天”、教风“创新每一天”、学风“快乐每一天”。学校环境优美,校园文化丰富多彩,走廊、楼梯、教室内外、花坛等处处都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汉字、戏曲、传统节日、文学名著和教育名人侵入人心。接着,我们听了王秀玲老师的《百分数》这节课,深有感触,王老师从孩子的原有认知入手,回顾生活中的百分数,并让孩子自己进行语言梳理,提炼出百分数的意义。王老师的课有三大亮点:1、在比赛写百分数时让学生用百分数间接告诉老师你在1分钟内写了几个百分数,让孩子对百分数的应用进一步提高。2、练习题设计巧妙,很自然的引入百分数的价值和优点,并区分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3、最后的小结是点睛之笔,让学生说出你这节课快乐、遗憾各占的百分比,时刻体现对学生的关注。
第五天,代钦教授的讲座让我感受数学的艺术,数学文化以及数学的历史故事,深感数学老师肩上的责任重大,正所谓教书育人,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数学的博大精深,数学文化关系民族的兴衰,一个个数学家,一副副珍贵的数学画面,一个个感人数学故事,看到西方国家的数学家对数学的执着追求,更多的是敬佩与反思,我也要去尝试着让数学课变得生动鲜活。
许昌教研室的张红娜老师带我们重新研读了教材。张老师首先强调了研读教材要遵循的基本思路为接受―比较―质疑―完善―超越五个方面,重点以课例的形式为我们分享了怎样厚研教材,张老师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为我们详细解读怎样厚研教材。平时我们都是按照教材上的指引让学生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来计算面积,但实际学生根本想不到用到转化,我们可以让学生利用数方格的方法自然而然的过渡到转化长方形,这就顺应了学生的认知方向,旧知是构建新知的基础,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步步深入,层层推进地逼近新知并建构新知,才符合学生思维的发展。张老师并没有按照教材的思路去走,而是顺着学生的思维走,这样既达到了目的,又印象深刻,这就是张老师说的我们要对教材“依”不“赖”,“信”而不“迷”,让我茅塞顿开,受益良多,让我明白教材不是“圣经”,也不能一味的照搬,我们要根据学情,厚研教材,找出适合学生的教法。
王红老师讲的《理解学生的成长》,对我感触很大,传统的教师角色:老班,猫,警察,保姆,经师,人师。如今教师新角色的思考:做“火柴”,不做“蜡烛”做“律师”,不做“法官”做“农夫”,不做“园丁”做“拉拉队”,不做“陪跑者”。小学教育不仅仅是要将书本的内容浅显易懂地教给学生,更是要从深层次的心理角度出发,把握住孩子们的心理动态,以更有效也更有效率的方式,激励他们攀爬知识的高山。
河师大的崔振成教授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课堂――《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的教学意识研究》,我们都为崔教授严谨的治学态度,干练的语言所吸引,崔教授用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例子为我们解释了什么叫“专家思维”、“复杂交往”“文化人”“教学意识”等,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形容了新旧教学模式“喂猪式教学”“放羊式教学”,并重点强调“思维导向的课堂是问题引领的课堂”,把培养学生的思维作为我们教师教学的重中之重,改变了我们的教学理念,我想,每位老师都会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并付诸于行动。
卜彩丽老师带我们进入微课的世界,教我们怎样制作微课,让我们拥有了一项高大上的技能,并鼓励我们要时刻给自己充电,做与时俱进的老师。下午,刘峰老师的法制教育课,让我们知法懂法,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懂得保护自己。
此次学习,我好像不只是在学习与汲取,还有咀嚼与品味,还有反思与总结。这一个个小小的目标构成我丰富的学习体验,只为认清自己,只为做更好自己。记得有人说过“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因为我们的教师不是圣人,一堂课不会十全十美。所以我们自己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一场场精彩的讲座,使我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同时也反思了自己以往工作中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要发扬成绩,找出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向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教坛无边,学海无涯,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更加品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一个人能走多远,看他与谁同行,一个人有多优秀,看他有什么人指点,一个人有多成功,看他与什么人相伴,有几位好同伴。将会成就你的一生。”当我听了几位专家的讲座,真是受益匪浅.激起我心中的许多感想,让我树立了新的正确的教育观,要做一名创新型教师。感悟到要善待学生,尊重生命、学到了自信,学到了方法感悟至深。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这种观念的形成是很重要的。有了这个观念的引导,坚信我的课堂会越来越成熟,会越来越受学生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