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儿童在问题中学数学》心得体会
徐亚琼发起了2019-07-26
0
回复
16
浏览

《让儿童在问题中学数学》心得体会

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让儿童在问题中学数学》,下面我来谈一谈我的感受: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最容易引起探索反射的,思维也就应运而生。有了问题、疑问、惊奇,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引领学生学习的过程,正是使学生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又生成问题的过程。一个个又去且有价值的“问题串”由浅入深,激励学生进行深度思考。环环相扣的问题由表及里,使思维得到延伸。有了问题就会有思考,“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从而引发儿童思维共振,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探索之中。“要创新,需学问,只学答,非学问,问愈透,创更新”。这段话既阐述了“问题”对创新的作用,又说明了发现和提出问题应是学习的重要部分。《课标》中也提到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可见,“问题”的重要性。“学习就是你带着很多很多的问题,然后尝试去解决他们,接着又产生了很多很多新的问题,然后再去解决,如此反复的过程。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在问题中学习数学。”

而这个问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学生想要知道,但不能直接获得答案或者解决方案,而解决的过程会有助于他们进行思考和产生自己的发现”。基于学生自己的真实问题开展的学习,具体包括三点:一:学会提问,发展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意愿与能力是学习的重要目标,二,因问而学,真正的学习应从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开始,不断产生问题也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三、问学交融,学生一方面在不断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中,学习、应用、发展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另一方面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和提出新问题。

从这幅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全过程。首先,学生在情境中进行体验,由于情景和已有经验产生冲突而会不断产生疑问。进而,学生经过思考,这些疑问会转化成可以讨论的问题。然后通过自我探索与合作交流,学生进一步学习新的知识和方法。最后,学生在反思中总结所学知识和方法,建立内容之间的联系。当然,问题的产生绝不仅仅是学习的开始。学生不仅会在情景体验的基础上产生问题,还会在尝试解决以及反思总结的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问题,这些问题又可以作为新一轮学习的开始。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和情感深度卷入和持续参与,他们将获得知识、积累经验、发展能力、养成良好的品格。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