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传递
长葛市三中 王艳芳
小时候,每次语文老师布置的写“理想”的作文时。我的内容只有一个:当一名老师,从未改变。那个时候,“老师”在我的心中,是一个神圣的向往,他在三尺讲台上,或深情款款,或慷慨激昂,或理性分析,或温情关怀。总之,那是我理想的方向。
长大些,看着周围爸爸妈妈的同事们——教师群体,我发现,讲台上的文质优雅,也有生活的斑斑驳驳;课堂上的倾情付出,也有课下的无奈彷徨。当我在学习和生活中遭遇困难的时候,我希望的是妈妈可以陪在我的身边,而不是整天不见身影的工作、批改作业、家访学生。面对“教师”这个称呼,我的理想有了动摇,将来,我能够胜任这份工作吗?在神圣的理想背后,我可以有这样的付出和执着吗?
填报志愿表的时候,在“高中”和“师范”之间,我来回摇摆,最后在家人的干预下,还是坚持了自己最初的理想。在学校学习期间,“教师”成为了我未来职业的方向。它将为我带来稳定的收入和生活,我需要做的,就是不断学习更多的知识,培养自己的能力,将来,可以胜任这个职业。
真正的成为一名教师,我发现,以前所有的设想,仅仅也就是设想。因为,当我站在讲台上,面对一双双天真、可爱、崇敬、好奇的眼睛时,无论是之前以为的“理想”,还是认为的“职业”,甚至连同它原来给我的“神圣感”都不存在了。我最深切的感受到是“温暖”!
我还记得,当我在许昌的一所小学实习时,受到了班里小朋友们的欢迎。当时听课时候,我坐在一个小男孩的旁边。下课时候,我问他叫什么名字,他不理我,我翻看他的作业簿,读出他的名字“邢星”时,班里的学生哄的笑了。原来这个男孩平常很调皮,成绩也不好,班里的同学都叫他“猩猩”,他也很讨厌这个名字。我却高兴的说:“原来你是天上璀璨的星星呀,怪不得这么可爱呢!”班里的学生一下子静下来,有女生叽叽喳喳的问:“老师,邢星不是猩猩,是天上的星星吗?”邢星也爬在桌子上,红着脸扭头看着我们。我连忙点头,大家看邢星的目光一下变的热切的起来,我才发现,原来老师的一句话,都可以改变一群孩子对另一个孩子的态度和印象。实习结束时候,这个小男孩送给我了一副画,上面画着漫天的繁星和一个快乐的小男孩。
转眼19年过去了,在教育的道路上我也曾经奔跑、徘徊、低迷、怀疑、坚定,但是,从踏上讲台开始,我便发现“教师”的不同之处:它是一项与孩子们打交道的事业,它接触和面对的是相对整个社会 来说最纯洁、最美丽、最真诚的心灵。所以,我常常有战战兢兢的感觉,害怕自己不当的言行,给这些美好留下阴影,给他们的发展留下遗憾。尤其在做了母亲之后,当看到自己的学生犯错误或者不优秀时候,我常常想到,如果是我的孩子是这个样子,我该如何去引导他、教育他?如果我不能够改变他的人生,那么我能够给他那些帮助和指引吗?
一直在路上,一直在探索,一直在奔跑,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从一个组织到一个团队,在这个团队里,我感受到了更多的力量和帮助,也得到了更多的温暖和关心。在任江鹤名班主任工作室中,我们找到了主心骨,得到了更专业的帮助和力量支撑。我想,我会把这些都慢慢积攒下来,无论是在这个团队中的每一点经验、思想,还是成果和收获,它们终将成为我传递给学生们爱和力量的能量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