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味-名师之修炼
朱亚超名师工作室发起了2019-09-25
0
回复
15
浏览

回味——名师之“修炼”

——许昌市“三名”工作室主持人(助理)高研班学习感悟之二

襄城县教体局教研室 朱亚超

“七山一水二分田”。地理人,对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尤为敏感,特殊的地形使浙江对教育均衡的需求尤为迫切。一周的金华之行,使我感受到了“全国教育看浙江”的真正内涵,特别是“浙派名师”的学识、修养、建树,让我体会到了江南另一样的“美”。

对于我个人来说,对于初中地理教学算是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和实践经验吧,但细细回想自己这次的学习经历,实感在学术造诣和文化修养上离“名师”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阅读,远方的光亮

闫学老师,将“好老师”的成长历程理解为“知识完善的阅读史,笔耕不辍的写作史记,课堂实践的磨练史,持续反思的研究史”。

阅读是一种本源性的研修,没有阅读,就没有教科研。假如没有“阅读”为教师的精神打底,所谓“磨课”就很容易沦为一种纯粹的技术操练;同样,假如没有阅读成为教师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做教科研、开发课程以及教育写作、教育反思就成为无泉之水。

我是个缺乏阅读的老师,理论基础自然不够深厚,专业知识自然难以精深,我也不可能是真正的优秀教师,因为优秀教师首先应该是个读书人。作为一位想成为“明师”的老师,只有在以后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将阅读成为常态,只有“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远”。

坚持,继续前进的动力

周红星网络名师工作室坚持“每日新闻”,“每日一题”。周老师为了获取一段“冷暖峰天气系统”录像,坚持让自己的爱人守候在中央台“天气预报”节目一个多月。我有一个“中原名师”的朋友,先前曾为了上好一节省优质课,磨课100多节。唯有如斯,方能守得云开月明,待到春暖花开。

细想自己,也曾想做过许多小事,但终究半途而废。2017年初,创建了个人微信公众号,但直到今天,推送文章屈指可数。2018年立春,萌发一个想法,在二十四节气当日拍摄一组学校固定区域的实景图,获得一笔原创的“物候变化景观图”,配以文字资料。坚持了“春雨惊春清谷天”后,推送后博得了朋友的大加称赞。然而,因为一些琐碎的原因,先是中断一次,后来两次,多次,渐渐的,“行动”变成了“冲动”。

小事不拘,何以成大事也?唯有坚持,方可一心一意,执着前行。坚持的力量,无穷无尽。

修身,塑造儒雅心态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聆听俞正强校长的讲座如同小河悠悠,时而急流勇进,时而平静如镜,聆听闫学老师的讲座就像一股涓涓细流,聆听胡园长的讲座,犹如江南烟雨,温文尔雅。他们又有自己的修身之“道”。

真正的学者,不仅体现在“术”上,更体现在“道”上。工作室中也会遇见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有些是外界因素,有些是个人态度,俞校长教导我们“随缘”。看似简单二字,透出其“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博大胸怀。

工作室是一个平台,就像一个家庭,互相包容,无论其富贵与贫穷,因为喜欢,我们才走到了一起。就像牌友搓麻将,不在乎输赢多少钱,也像是“渔”友钓鱼,不在乎白坐半天而无一尾上钩,甚至午餐无鱼可吃,再破费买上一条。工作室里,大家都为共同喜欢的事情而来,付出也是收获。所有的缺点也是优点,对于外部环境而言,虽有不少的不利条件,但我们缺少了束缚,缺少了压力,更便于做自己喜欢的事。

学须静也,才须学也,学以广才,志以成学。要成为“明师”,“修身”比“学识”更重要,作为工作室的创建,学员的阳光心态培养比专业的教学研究更为重要。

成长,遇事先反思

海涅曾说:“反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然而很多人却不愿意这么做,因为要承认自己的错误,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是一件痛苦的事,所以才会有很多人遇事总爱甩锅。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经验+反思=成长”。反思即是复盘,每一次自我审视,都会带来新的成长机会。不注意自我反思,就发现不了自己缺点的,也就无法成长。遇事先反思,反思自己的态度,反思自己的行为,反思自己的理念。

分组讨论(初中组)

在教学中,反思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自己如何学,让自己在教中学、学中教,实现“教学相长”。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学艺术,以期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

凡事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从改变自身开始,这不只是一种谦虚的人生态度,更是一种正确的归因思维方式。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