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金字塔”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施
liweixia发起了2019-06-28
6
回复
27
浏览

      每个老师都希望在课堂上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取得尽可能高的教学效率,但拿数学学科和语文学科来比较的话,大家就会发现:语文教学花的时间较多,但是收效却较低,远比不上数学。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该如何发挥能动作用,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呢?这要从学生的学习方式说起,说到学习方式就不得不提到“学习金字塔”理论。那么,什么是“学习金字塔理论”,在语文教学中又怎样去实施这一理论以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呢?

      一、“学习金字塔”理论。

      “学习金字塔”理论是由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经过实验提出的,该理论给出了不同学习方式下的学习效果模型。在塔尖,第一种学习方式——“听讲”,也就是老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学习效果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第二种,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第三种,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第四种,是“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第五种,“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第六种,“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

      爱德加·戴尔提出,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所以,从教育现状看,尤其是语文学科更应该多给学生创设有选择地、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加强活动型课程再造,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二、语文教学中实施“学习金字塔”理论的策略。

      “学习金字塔”理论在教学中的实施,离不开教师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注意引领学生总结归纳有关学习方法。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在参与学习讨论的过程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1、生字的学习。

       在学习生字时,我让学生先自己认读并分析字形,接着让他们在小组成员面前展示自己是如何识记生字的,然后小组内讨论如何识记的更快、更准。比如有的孩子介绍自己在识记“歪”这个字的时候,用了编顺口溜的方法说:“不正就是歪”,在中高年级则用部件识字法的比较多,即是利用已学过的熟字部件,通过“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换掉字的偏旁,帮助学生识字的一种方法.此方法主要适用于形声字和部件相同的字。在这样的讨论中那些基础不太牢固的孩子是大受裨益的。(“学习金字塔”理论中显示,小组讨论能够记住50%

      2、词语的学习。

      对于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我并不急于给他们做出解释,而是让他们自己开动脑筋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去琢磨或查找工具书。组内成员之间进行交流展示。这也是一种学习方法的实践,既培养了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又提高了效率。(“学习金字塔”理论中显示,实际演练能够记住50%

      3、句型训练。

      中高年级段的试卷中,“句型转换”的题型出现频率极高,在阅读教学中,每接触一种新的句型,我会把与之有关的转换方法交给学生,接着就让他们做“小老师”,出类似的题目同桌互换答题并改正,让掌握比较熟练的同学上台再次为大家总结方法。(“学习金字塔”理论中显示,马上应用能够记住90%

      4、阅读教学。

      在达成教学中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过程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做中学。比如学习《画杨桃》《一次成功的实验》这类课文时,我们可以让学生亲自体验一把,在实践中去体会课文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再如学习《颐和园》这篇文章时,为了让学生真正了解什么是“移步换景”,我带领他们在校园里走一圈(先去生活区、然后教学区、最后活动区),让他们仔细观察,然后指导他们按顺序去描写看到的景物。学生由此更加了解什么是“移步换景”,再遇到类似的游记之类的习作,他们就知道如何有序地描写景物了。(“学习金字塔”理论中显示,做中学能够记住75%

      5、习作教学。

      习作教学中“学习金字塔”这一理论,在写景、叙事之类的习作和习作评价中比较常用。比如教师结合教室里发生的让人高兴或愤怒的事情,在学生去有了深刻体验的时刻,选择恰当的时机让学生学习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或心理。我们常说的游戏作文也是应用了“学习金字塔”这样的理论。

      学习方式不同,学习效果就截然不同。所以,在整个社会都比较关注教育的新时代,教师更要学会调整甚至改变教学方式。在教学中,要大力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多开展实践性活动,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综合使用多种器官,让他们在参与中掌握知识,生成能力,从而真正实现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从而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所有回复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