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不同的年龄段对图书的要求是不同的,学生以阅读材料的理解也是不同的,学生的思维水平也不同,每个人的个性也是不同,因此老师要根据小学生不同年龄的心理特点,开展一些有益的阅读活动,正确引导产生使学生终身受益。
1、“师生共读经典”活动,启蒙学生阅读
对于经典篇章的理解,很多时候真的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尤其是对一些文句的理解是要由未来的人生经历去印证的,那么先让这些沉淀在年幼的孩子们的生命中,某一年,某一天,某一朵花的开放,某一阵风的吹过,唤醒他们心头的诗意与诗情,他们也就会恍然大悟,这才是人生的幸福体验。我和孩子一起诵读,背诵,那是智慧的奇遇,是魂魄的悸动,能带来无以言说的感动,阅读,能让我们和孩子口有余香,心有光明。
我们班的孩子,每个人都有一本《每日诵读》、《弟子规》。在这些书中,孩子们不仅可以欣赏到一些有趣的儿歌、熟悉的童谣、常见的俗语。在每天的晨读中,我们师生一起捧书阅读,一些孩子读着读着,或摇头晃脑,或边读边笑,体会到快乐的孩子们不由自主地读完了的心情,阅读的兴趣也无声而生。
2、“亲自共读”活动,培植阅读热情
低段的孩子由于年龄小,课外阅读往往缺乏恒心,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孩子和家长的阅读热情,鼓励他们参与到阅读中来,如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读故事、讲故事,或先将故事记熟了,再讲给孩子听,。和孩子一起阅读、讨论、互相提问……教孩子放声的朗读精彩句段,批注圈划写写一两句的读书笔记……。所以班级中的家长资源也不可小觑,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现代绝大多数家庭的家长已具备了较高的文化素养,培养家长较科学的阅读观,动员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家长如果因此而阅读很多适合儿童的读物,和孩子的共同语言也会越来越多,起到非常好的交流作用,促进家长和学校的沟通,对孩子的教育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此大量进行科外阅读,不仅能开拓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且也是小学生积累语言,丰富知识的有效方法,具有其他任何活动都不可以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