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如何利用好“导学互动”模式
wanghuanling发起了2019-07-26
1
回复
5
浏览

 “导学互动”课堂也是一种教学理想,其意义是为现实教学产生一种动力、牵引、导向作用。它应是一个动态的转化过程,即从追求高效的教学理想转化成实现教师高效地教和学生高效地学的教学状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起引导、组织的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主动学习意识,改变过去的满堂灌。因此,如何组织课堂、设计有效活动无疑是教师必须认真对待的。

    要设计有效活动,首先要对有效做个理解,我个人认为,作为课堂教学活动,其面对的主体是学生,目的要让学生能够通过活动获取知识,教师在设计活动之前,必须考虑以下几点:

    一、活动应具有实效性

    通过活动,学生可以发现什么?能够为学生的学习带来多大帮助,即活动的目的是什么。教师在设计活动时,首先要想到活动的目的,明确学生通过活动能够达到什么效果。如:导入部分的观看动画,目的通常有两个:一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是为新知的学习设下疑问。如果动画内容,学生兴趣不大,产生问题的效果不佳,那么这个活动的设置就显得意义不大。再比如:小组合作交流,目的让学生通过交流发现问题,找出不足,共同寻求解决办法,如果安排一个大家几乎都能掌握的内容让学生讨论交流,结果肯定会让学生感到乏味,既浪费课堂教学的宝贵时间,又不能产生良好效益,得不偿失。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之前必须精心思考,充分结合学生水平、兴趣等多方因素,让学生都能乐于参与,从中受益。

    二、活动的完整性

   有些教师在安排学生活动时,经常出现这样的错误,即当学生没有得出结论时,教师便将其打断,终止了活动的正常进行,结果变成了教师告诉了学生结果,而不是学生自己发现了结果。对于学生来说,他自己通过努力得到的,远比教师塞给他的要好。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能力,要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能够有所收获,不能让他们往而兴叹、无能为力,这样便可确保活动顺利的进行,完整的结束。

    三、练习到位,当堂检测、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练习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最佳途径,因此课堂作业要紧扣当堂教学内容。课外作业是一个增效过程,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要有弹性。课内外作业都要分层,使各档学生都能完成并获得发展。练习要精心设计,坚决避免重复。作业都必须做到最迟隔天反馈。重视课后的辅导,对于作业中的共性问题要认真进行全班讲解,个性问题单独解决,绝不积压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四、拓展训练

    它包括两个步骤:拓展运用、编题自练。拓展运用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运用,而编题自练是学生自己出题考查学生的一种新的训练。教师在编写训练题目时,题目的内容与新知识有较好的对应,题目的难度与学情相匹配,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特别关注中、下等学生的学习情况。

   “导学互动”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能够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能够发展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当然,要把握“导学互动”精髓,灵活运用教学策略,让“导学互动”真正贯穿与课堂教学之中,还需要不断实践,不断探索和研究。

所有回复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