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早上6点,安陵镇中心小学马丙新名师工作室所有成员和部分数学骨干教师共20人,怀揣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许昌市实验小学参加许昌市小学“数学游戏”教学专题研修活动,这是《小学数学》封面人物送课交流活动。参会的专家有《小学数学》封面人物:庄惠芬、余颖,许昌市教研室主任吴良和小学的数学专家张红娜老师,期待今天小数人的“数学游戏大餐”。

今天的数学游戏活动安排如下:

第一节课是许昌市实验小学贠老师带来的“神奇的作业纸”,一张普通的作业纸能通过剪洞让橡皮、粉笔盒、毛线团从中穿过去,却无法让一个人从中穿过,那怎么办呢?孩子们展开想象,提议让作业纸剪成线条,最后粘在一起,就可以让一个人从中穿过。贠老师通过折叠,对剪的方法,教授孩子自己动手剪不需要粘连的纸洞。孩子们兴致勃勃的动手,细心思考如何剪出来尽可能大的纸洞。游戏让孩子深度学习,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勇于尝试。最后孩子们发现只要线条尽可能细,剪出来的纸洞就会尽可能大。通过纸洞中站人的验证,大家发现肯定自己的猜想。

由面→线的变化,让学生思考了点、线、面之间的互相依存转换,进而发现转化的思想可以让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短短的一节课,孩子们在游戏中发现了作业纸的神奇之处,体会到数学的乐趣。由课堂上的操作学习,孩子们也明白了将来做事要会动脑筋。数学在游戏中得到学习,在生活中得到应用。它来自于生活,也美化着生活,课堂里孩子在游戏中感知着数学的神奇魅力。

美女老师随机进行了课后访谈,看孩子们兴致勃勃、趣味盎然的说着自己的感受。看的出来数学游戏是什么孩子们的最爱。

第二节课是《小学数学》封面人物庄惠芬老师带来的《西游“奇偶国”》,庄老师在课堂中带着孩子过关闯阵,利用西游取经的游戏使得孩子经历了“做、学、玩、思”一体的课堂教学。
学生们在“你想成为什么?”的环节中争当小角色,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正如庄老师所说,每一个人都要发挥作用,这才是团队。游戏中有思想,有合作,有成长,更有数学学习。



凭借着带有“小尾巴的”奇数魔块精灵,和没有“小尾巴”的完整的偶数魔块精灵,孩子们发现“小尾巴”是判断和的奇偶性的重要依据。两个小尾巴可以合为完整的魔块,所以,两个奇数的和就是偶数;偶数+偶数和是偶数,因为他们彼此都没有小尾巴;奇数+偶数以后仍旧有一个小尾巴,所以和是奇数。孩子们在游戏中借助道具“小尾巴”,学习数学的兴趣得到巨大的提高,对知识点的掌握有了很透彻的理解。


通过游戏体验,孩子们轻松的掌握了多个奇数相加的规律:偶数个奇数相加,和是偶数;奇数个奇数相加,和是奇数。知识的迁移让学生们能举一反三,很快的得出积的奇偶性;奇数-奇数的差的规律……
经过西游“奇偶国”的学习,学生发现思考,想象,观察,猜想,验证,结论等等都是平时学习的重要环节。更厉害的是,庄老师是给四年级的孩子上的五年级的数学课,没有彩排,没有提前暗示,孩子们在游戏中不仅学会了知识,还收获了知识之间的延伸,更重要的是孩子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在拔节生长。
最后庄老师带领孩子顺利取得“真经”--学习是要我们成为一个有猜想,有联想,有思想,能反思,能深思,能独思的会学习之人。将游戏数学化,把数学游戏常态化。鼓励孩子到生活中去认知数学,让数学画下来,培养孩子抽象概括能力,


庄老师在课后做了《你好游戏》专题报告,庄老师一直致力于《小学数学游戏化学习的探索》研究,她说在平时的教学中,要让数学游戏课上成常态课,游戏不是一节课的花边点缀,而是真正撬起孩子获取新知,激发孩子相像探究的必备板块。让数学好玩,游戏激发孩子的想象。让孩子体验到成就感,获得感,最重要的是“具身认知”的体验。孩子是“学”童,也是“玩”童。游戏让数学教学更有开放性,更有内涵,更有魅力,更有活力。给孩子合理的数学、合情的数学、美的数学,让孩子玩着学数学!





下午的两节课分别是光明路小学王晓蕾老师带来的研讨课《汉诺塔》和江苏省余颖老师带来的示范课《猜数游戏》。
在《汉诺塔》这节课中,王晓蕾老师把有关数学的“玩具”搬到了课堂上,从玩“玩具”到讲“故事”再找到其中蕴含的“道理”,她和六年级的孩子们将困住印度僧侣的难题,化繁为简,层层剖析,找到游戏的本质和变化的规律。这个课堂明线是游戏,暗线却向孩子们传达了很多数学思想,这样的课堂是插上了翅膀的课堂,孩子的数学思维逻辑在油然而生,并拔节生长。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给孩子们的心中种下了智慧生命之树。



第四节课,是《小学数学》封面人物余颖老师带来的《猜数游戏》,是和一年级的孩子合作完成的。

余颖老师的《猜数游戏》,给“小学数学游戏”的研究和探索又打开了一扇窗。余老师是耐心的,她并不着急一年级的孩子并没有很快的找出规律;余老师是细心的,她关注到低龄孩子的认知特点,从孩童的角度出发;余老师是专心的,她让孩子充分参与进来,尽量去享受数学游戏探索的乐趣和过程。随后,余颖老师以案例分析的形式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了《数学游戏课程的校本实践》。


在平时的课堂中,我们也会适当的添加游戏,但游戏和新知教学是比较牵强的,游戏只是一节课的点缀,并没有很好的融入到教学设计之中。余校长在《数学游戏课程的校本实践》专题报告中,解读了什么是数学游戏:数学游戏,就是将数学问题蕴含在游戏中,从而让做游戏的人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潜移默化的掌握数学知识、思想与方法。还介绍本校对于数学游戏的研究过程与收获,数学游戏的课程类型和数学游戏的设计要素。打开了老师们的视野,为教育教学研究开辟了全新的道路!




活动在下午6:00圆满结束,我们安陵镇中心小学的老师们都发自内心的感叹, “数学真好玩,原来还有这么多书上没有的数学游戏,原来数学游戏还可以这样融入课堂!”这是我们今天研修活动结束后的最大感悟。作为安陵镇马丙新名师工作室的成员,我们不能只低头研究教学,更应该高瞻远瞩,及时了解教育动向,敢于挑战学习新的教育教学思想!为安陵镇中心小学的数学教学研究做出最大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