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陵镇中心小学马丙新数学工作室丨教育随笔一一不需要举手的课堂----韩红丽
mabingxin发起了2019-07-26
0
回复
7
浏览

  在小学一、二年级的课堂教学中,孩子们通常情绪饱满,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孩子们积极踊跃回答问题,甚至争先恐后举手,生怕老师点不到自己。而这种课堂现象,往往到了三年级以后,就马上换了画风。很多老师使出浑身解数,课堂活跃度仍然不高,孩子们对老师提的问题不感兴趣,不愿意举手,课堂效果常常是“冷场”的尴尬。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心智的开发,很多学生自尊心增强,高年级课堂成了“一个人的狂欢”vs“一群人的孤单”,多么贴切的比喻!

  在那短短的几分钟沉默里,学生们都在经历怎样的“思想斗争”呢?为此我查阅资料,认真分析,总结实践,逐渐找出学生不爱举手的原因,大概原因如:我举手怕说错了被同学笑话;我懒得思考这些问题,很无聊,不想参与;问题太简单了,没有挑战性;我习惯了做教师里的小透明,让其他同学来回答吧;问题太难,我是真的不知道;反正老师也不会叫我回答问题,我举了也白举;我会是会,但我不知道如何说,语言组织能力差等原因。

  新课程的理念是:面向全体。综合这些原因,也就是我们老师要真正关注学生的内心。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给予鼓励和肯定,学生的可塑性是很强的,只有加强了班级学习风气的建设,让同学们打消顾虑,才能恢复课堂活跃,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

  针对这种"一个人的狂欢"vs“一群人的孤单"这种局面,我和同学们商讨其方法,最后我们一致同意用喊学号的方法来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并且与同学们约定:人人发言,专注倾听,互相鼓励,求同存异。老师喊学号是随机性的,班里一百多个人,老师并记不清谁是哪一号,不管你是高是矮是胆小还是大方,学习优秀还是中等生及差生,绝对的公平公正,我们规定,喊到谁了必须站起来回答问题,回答错了没有关系,可以找同学帮忙,这样班里每一个同学都要积极思考问题,且都有机会发言,既使你不自信不愿回答老师的问题,终也逃不过“命运"的安排。

  有一次,喊学号喊到一位分数可以说是30分左右的孩子,当他站起来来那一刹那,说实话我后悔了,大脑给我的第一信息是让他坐下,因为从一年级到五年级他几乎都是班里的空气一样,从没回答过问题,但大概一秒钟时间,准备说“你坐下让别人来回答“变成了这道题你会吗?"他怯怯的说:“我会点儿",那好你来演板吧!他全力以赴的去做那道题终还是一知半解,然后我让他叫一位“小老师"帮他,在“小老师"的帮助下,他终于完成了他的第一次演板。我想如果我不用这种方法,也许他的学生时代连演板的机会都没有。我很欣赏这句话"孩子不犯错误长不大,错着错着就对了,聊着聊着就会了。孩子的内心是最温暖的,最纯真的,老师的每一节课都震撼着孩子,从这件事上我感觉作为老师要尊重每一个人,尊重每一个孩子,走进每一个孩子,要从心底尊重,我的感觉是心疼,心疼那些学习学不会的孩子。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完善人格,这不正是我们要做的吗?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