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会说数学的话----海纳百川
mabingxin发起了2019-07-26
0
回复
6
浏览

  今天晚上跟同事讨论了关于“让学生会说数学的话”的问题,这也是4月21日去听余颖校长做示范课报告时提出的。上课时我也一直倾向于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的问题。

 

  比如,我在上“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这节课时,引导完之后,给学生看例题,先让学生说出题里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是什么。

  然后自己做出来,但是要求是得按照我给的模式去写。有的学生写对了,并且还用两种方法,罗列的有条有理。但有的表达不清楚,还有的是一脸的迷茫啊。

  然后找学生回答我设定好的问题。先问A同学说先算什么,让B同学说出用到哪些条件,我追问这一步是求几个几的,然后再让B同学回答并列算式。就这样,让A同学创设情境,B同学解决问题,最后,他们用了两种方法解决了这道应用题。

  课堂练习,趁热打铁。

  每个应用题我都会让孩子说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每一步是求几个几的或者是求谁里面有几个几,用什么方法解决。然后列算式。刚开始的表达还很僵硬,或者说是不完整,老师要有耐心,慢慢的去引导,去激发,让孩子用最简洁的话大胆的说出来。告诉他们说错了没关系。

  习题做的多了,孩子的思路就打开了,他们现在可以很自如的回答我所提出的公式般的问题,我总以为孩子这样就是在说数学的话,但是,在教学过程当中,我是不是显得有点强势了,强势的想要得到我预期的结果。教师是教学活动当中的引导者,组织者,而我要求学生这样回答那样回答,我真的是一个合格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吗?

  有了这样的想法是在那天听了余颖校长的一番话,我才恍然大悟,我错了。我觉得在跟孩子们的课堂对话中我没有给孩子们自由的设想,没给孩子们机会让他们自由的去说,也没有给他们灌输严谨的数学语言。

  余校长说:既然是数学课,数学课中的对话是要具备数学的鲜明的特质的。除了用数学的知识和规律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是说数学的话,那应该还有另外的一点,数学的本质是思维,数学符号也是最凝练抽象的,我们也应该有这样的意识,用凝练的语言去表达事物之间的关系,就是说数学的话。

  接着她举出了一个课堂实例,要把一根木条钉在墙上至少需要几颗钉子?学生的回答可以看出他是不是从数学的角度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的。四个学生有四个不同的答案,也是四种观点不同的描述:A钉两颗钉子,这样比较方便。B钉两颗钉子不会晃来晃去。C两点才成一条直线。D只钉一个点的话,这个木条可以朝向很多个方向,因为经过一点可以有很多条直线。一看便知,C和D是用了数学规律去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语言凝练,提取出了重要的信息。所以,解释的很完整。

  第二个例子:23人的旅行团去住旅馆,住两人间和三人间,每个房间不能有多余的空床位,有多少种不同的安排?

每个房间不能有空床位什么意思?第一种回答是每张床上都有人睡着。这样解释只是对文本意思的理解。第二种回答说是23个人把两人间和三人间刚好填满,没有空床位,也没有人多出来,还能够用2a+3b=23这样的关系式列出来,这就是用凝练的语言来解释题中的现象,用凝练的关系式来表达数量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说数学的话,前提是,在于老师的课堂问题的设计,在于老师也是否一直在用数学的语言去跟学生交流,在于老师自己会不会说数学的话,在于老师是否在意过对文本的解释和数学语言这样的区分。如有在意,是否正视了,是否有真正的引导学生改正。

  今天下午的课我在评讲卷子,我扭转了课堂,我先突破我自己,我把课堂更多的交给了学生,打破了我以前只顾“把问题罗列出来让学生在固定的圈子里回答出固定模式的答案”这样的课堂对话模式,想让学生离开我的模式,通过用最简洁凝练的语言去给大家解释做题思路,能够准确的表明自己的观点,而不是满嘴的生活用语绕来绕去的去跟同学们解释一通,这样全班学生都成长不起来。通过说数学的语言武装他们的头脑,去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主动并有意识的在课堂上说数学的话,最终达到有效的发散思维和举一反三。而我,需要改变的是要多说数学的话,教孩子们怎么准确的切入问题的关键,做一个有用的引导者。

  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说数学的话,最重要的是需要老师去告诉他们什么样的话才是数学的话,并引导她们说出来,不是帮助他们说出来。这需要老师有一个深度的思考!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